樂將春暉映晚晴——離退休工作兩級管理體制實施兩周年紀實
11月底,離退休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如火如荼展開,23個二級單位和41位離退休工作人員競相參評,亮特色、比優越、較短長。看著眼前熱鬧景象,參會的校領導和各位評委感言:讓更多的單位、更多的人來做離退休工作、關心老同志,這就是兩年前推行離退休工作兩級管理體制時,我們所期望達到的效果。
笑在臉上,喜在心頭,關于離退休工作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點點滴滴記在離退休工作相關部門負責人,還有許許多多中南人的腦海里。
(載歌載舞迎國慶、重陽節 )
風波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2009年,中南大學的離退休工作還是學校大包干、離退休工作處統一負責的一元管理模式。全校校財列支的離退休人員共計4400余人,較合并組建初期而言,規模翻了一倍,而專職離退休工作人員卻呈遞減趨勢。面對日益變化的離退休工作新形勢,面對日益吃力的管理局面,學校黨政領導班子開始考慮對離退休管理體制實行改革,推行兩級管理體制。
所謂兩級管理體制,就是學校為一級,學院、機關、后勤、直附屬單位、產業辦等為二級,兩級協同做好離退休工作。離退休工作處的工作和功能不變,而原本不承擔離退休人員工作的各二級單位則明確增加了責任和義務。說白了,就是希望更多的力量來關心老同志,更多的人來做離退休工作。
想法是好的。然而,風聲一出,卻掀起了層層波瀾。老同志擔心了:說是兩頭管,說不準到時候兩頭都不靠了。二級單位有情緒了:教學科研任務夠重了,哪有人手來管老同志?就連離退休處的許多工作人員們心里也沒了底。
“本來幾十年的“舊家”——工作了那么多年的原單位已經沒有了,好好的“新家”(離退休工作處)不會又沒有了吧?如果“兩頭”都不管,職責不明,責任不清,認識不到位,都把我們當“包袱”對待,那我們就更寒心了。”剛剛聽說兩級管理體制的時候,一位老同志曾經在座談會上直言不諱地表明了他的擔憂。“您放心,離退休工作處這個“新家”會一如既往地關心和幫助老同志,而且原單位這個“舊家”也會成為不斷線的“新家”, 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和單位來關心、幫助老同志。”時任副校長黃健柏一字一頓在會上向老同志們做出了承諾。
類似這樣的不同群體的座談會,學校召開了6場,還有不計其數的問卷調查、走訪、談話,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出面進行政策解讀……2009年底,全校終于在離退休工作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問題上基本達成共識。
2010年初,離退休工作兩級管理體制正式實行。風平,浪靜。岸邊,期待者眾,觀望者亦眾。
(基礎醫學院的“迎親宴”)
改,或是不改,家就在這里
離退休工作處(黨委),在離退休老同志們眼里,這是他們溫暖的“家”——這個“家”在學校合并組建后的十來年里本著讓老同志們“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理念,盡心盡力服務于老同志。在離退休工作人員心里,“家”是老同志們對他們工作最高的贊賞。
按照兩級管理體制要求,離退休工作處的原有職責不變。而在離退休處的同志們看來,只有把原有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讓老同志們放心、舒心。
關工委、老年大學、老年文體協會是中南大學離退休工作的三大特色品牌,也是老同志們參與度最大、最鐘愛的地方。離退休處不僅全力維持其現有運轉模式,且加大了對這三個平臺的投入和建設,每年花費幾十萬元用于場地的維護、設施設備的添置和維修;花費近5萬元訂閱報刊雜志,充實5個離退休閱覽室資料。
每年組織的出游參觀、演出等大型活動,也是備受老同志們關注和喜愛的。雖然組織一場活動,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精力,特別是參與對象還多是高齡、體弱的老人,離退休處卻想著法兒,讓這些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2011年是建黨90周年,圍繞這一主題,離退休處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上半年組織全校離退休黨員干部開展“與黨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主題征文活動和《心語》詩歌散文征集活動,榮獲中組部頒發的組織二等獎;組織“唱支紅歌給黨聽”紅歌匯活動,在全校掀起唱紅歌熱潮;組織3000多名離退休老同志參觀市政建設一日游;七一前夕,召開了紀念建黨90周年60年以上黨齡老黨員代表座談會;集中走訪慰問了全校離休干部及老干部遺屬;舉辦全校離退休人員書畫、攝影作品展等等。一波又一波的活動,讓“夕陽凝輝,其熱尤熾”的老同志們精神煥發、熱情高漲。
離退休工作管理體制改,還是不改,對于離退休處的工作人員來說,“老同志們的家就在這里,我們依然干著以前的工作”。當然,也有不同。現在的他們還要主動協調、具體指導各二級單位做好離退休工作,如指導和協調各二級單位處理如喪事、節日慰問、住院慰問工作等。似乎,有時候工作還比以前繁重了。“就像組織老同志出去參觀,以前通知片長或支部書記就可以了,現在還要和二級單位協調。來來回回打的電話都多了。”不過,忙歸忙、累歸累,他們的心里是高興的:每次搞活動,不再是我們一個部門的人在忙活了,感覺我們的隊伍壯大了,家人更多了,力量更強了。
(后勤集團請來幼兒園的小朋友助陣“長壽宴” )
百舸爭流,殊途同歸
2010年初,離退休工作兩級管理體制開始實施,正是一年辭舊迎新時。按慣例,走訪、慰問、團拜,是傳統慶祝項目。二級單位們卻開始了一種新的“慣例”。
春節前,二級單位紛紛將離退休老同志請回“家”,坐在一張桌子上,觥籌交錯間,笑聲樂聲里,相擁相握,淚光閃爍。參加了多場“迎親會”“回門宴”的校領導感慨不已:很感人,有感情。
將老同志“接回家”的過程,也讓二級單位的在職人員們有了新的感悟。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辦公室的李老師說,那年年初,幾位院領導提了油、米等過年物資,挨家拜訪離退休老同志。東西很簡單、話語也很簡單,老同志們卻感動得不得了。這讓院領導們很是自責:這都是為學院、學校辛苦了一輩子的老前輩呀,即便以前不認識,看一看、走一走、問候問候,有那么難嗎?
當思想的大門打開,行動的腳步就接踵而來。各二級單位在承接了離退休工作“項目”后,除了完成看望慰問等“規定動作”,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完成了不少“自選動作”。全校離退休工作迅速體現出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你追我趕的態勢。基礎醫學院借助快捷通訊手段,建立愛心qq群;土木建筑學院則老少結對子,開發短信平臺,加強溝通與聯系;商學院積極辦實事,為老同志專門安置電梯;黨委宣傳部充分利用自身平臺,邀請老同志參觀紅色收藏展,提供平臺讓老同志發揮余熱……各有各的招兒,二級學院的積極舉措為離退休工作的創新與拓展打開了新局面。
在這股爭為老同志做貢獻的大潮流中,離退休工作干事是其中的踐行者,也是離退休工作成效的直接體現者。
張智源,信息院離退休工作干事。2010年2月13日,正逢大年三十,千家萬戶的中國人都在忙活著合家團圓歡樂過大年,剛從事離退休工作不久的張智源卻一大清早就在為辦理一位老同志的喪事東奔西跑,辛苦忙碌了整整一天。從這天凌晨接到消息,張智源就忙著聯絡、買材料、寫訃告,從本部到鐵道來來回回反復征求家屬意見,直到家屬滿意為止。辦完事,張智源淋著冷雨,餓著肚子,一身疲憊地回到家時,已是晚上十點多。而他家里一年一度的團圓飯也一催再催,一等再等,還是少了他。許多老同志夸他:你比我的兒女還盡心。
張智源只是一滴水,一滴能映出太陽的光輝的水珠;水珠匯集成江河,江河殊途歸大海。
離退休工作兩級管理體制推行后,老同志們的笑聲更多了:“多了一個家,有更多的人來關心我們,我們當然高興啊。”“多了一份原單位的關心,有什么事情和什么心里話,領導和同事都很熟,也好說,我們打心眼里擁護”“我們很關心學校的發展,也希望原單位不斷前進。有難大家幫、有困大家解,校興我榮。我們還有精力,愿意出力,這樣的退休生活很充實。”
2011年,在離退休工作會議上,常務副校長黃健柏鄭重宣布:“中南大學離退休人員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了平穩過渡,離退休工作機制成功轉型,今后將繼續鞏固已有成果,并做進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一種美德。離退休工作兩級管理體制的終極目標不是一種模式的建構,而是這種美德的傳承。這種美德中蘊含的凝聚人心、溫暖人心的力量,才是我們前進路上最寶貴的財富。
更多有關"中南大學,工作,老同志,同志們,管理體制"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南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