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為馬 走在“愛心假期”的路上


3月30日,湖南科技大學舉行了吳立強與李進“愛心之旅”攝影作品展,用藝術的形式重溫了“愛心之旅”。借此契機,記者采訪了兩位主角,吳立強和李進,對“愛心之旅”進行了更深入的了解。
給貧困家庭拍“全家福”,煤窯里的春節,為患先天心臟病的孩子開啟希望之門,發起一場愛心的接力……這就是湖南科技大學現在幾乎人人皆知的吳立強與李進的故事。除了他們兩人,我們都是旁觀者。然而照片里西江千戶苗寨層層疊疊的屋檐,武定低矮的土磚房,彝族新人結婚的熱鬧……一個個不同家庭的不同神情,誰都能感覺到,這是一段多么曲折又了不起的旅行。
我們都粗略地知道這個故事,但是卻不知,為著他們心中的理想生活,他們早就出發。
端起相機仗“劍”走天涯
有一個男孩,和所有的孩子一樣,進入大學,上課、看書、玩鬧,每天周而復始,日子似乎循環不變。他沒有比任何一個同齡人更特別一些。他喜歡拿著單反相機,隨手拍一些小花小草,或是出去玩,拍一些路上的景致,偶爾惡搞,來一段《狗尾草之戀》。
還有一個男孩,他把自己稱之為“一個為理想和現實徘徊的文藝小2B青年”,喜歡新聞、攝影、設計、旅行。他是藝術學院環藝專業的學生,嘗試過和朋友一起創業。他常常會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生活。大學的時光,他有過勞累和閑適,也有過奮斗和倦怠。學藝術的他有些浪漫主義,想要周游世界面朝大海,看門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這兩個男孩是吳立強和李進。
其實他們都與我們所有人一樣,迷惘過。年輕是最大的本錢,人不輕狂枉少年,誰想浪費這美好的年華?有意義的大學四年,精彩的人生,這是他們想要的。如同一部低調卻振奮的電影。我們都以為他們踏上“愛心之旅”的那一天是影片的開始,其實錯了,那只是一個精彩的篇章。青澀的時光悠悠流轉,不安于現狀的種子早就萌芽。
2011年的暑假,吳立強參加了“小水滴國學夏令營”,去汶川支教。在汶川,他成了孩子們的“小強阿姨”。那時他就說:“在這條人生的道路上,我才剛剛開始,我要滿載著這真善美的大船去遠航。”
2011年國慶節,李進和朋友去了一次鳳凰,漫步街道,感受為被世俗浸染的純凈,他生出感慨,“我們努力要得到的,有時只是一個若有若無的東西。”
不久之后,吳立強與李進來到新化縣天門鄉土坪小學。鏡頭前,孩子們露出最自然的表情,不管是昂著頭站還是雙腿并攏,都表情認真,仿佛在進行某項大事。其實這次就是拍全家福之路的第一站。雖然由于當地人的不夠信任而稍稍受挫,但是他們依然收獲到不一樣的感動,就是那一雙雙天真的眼睛給予的回饋。
“12月7號00:58,在喝酒聊天后躺床上想自己的夢想,摩托車走318,讓全國592個貧困縣每個貧困家庭擁有一張全家福,和朋友浪跡天涯,除掉所有貪官,讓世界沒有戰爭,人人生活幸福自由平等……都曾狂熱的成為我的夢想。我本應去追逐我能做的一切,但現在的安詳讓我覺得很好,也或許是無奈。”吳立強是學新聞的,這個專業如此貼近現實。他卻天真,在現實里顯得倔強。這些美好的愿望實現多少了?答案是并沒有實現全部。然而這些看著就讓人心向往之的美夢,他們在實踐了。
2012年1月15日,“愛心之旅”開始。但其實他們很早就已出發,勇敢地背起行囊,仗“劍”走天涯了。
你我都有夢 如此特別
吳立強和李進,究竟有多特別?若不是《光明日報》刊登這兩個年輕人的照片,即使是校友,在路上遇見也認不出來。但正是這兩個人,帶著夢上路了,執著地要把夢慢慢實現。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不隨大流,跟著心走,要的是一份純粹。
大一的周文輝也是一名新聞系學生,他并沒有覺得吳立強和李進是多么特別,但是“做了自己想要做,卻被別人忽視了的”。在他看來,如果不去實踐,理想就是擺設,即使代價再大,路也是自己選擇的,只要自己安心就好,“我會努力成為快樂的能跟著心做事的人。”他說。
數學學院的梁亞茹則說:“他們很特別!算是所有大學生中較出類拔萃的了……我感覺我的特別之處和他們一樣,我們的夢想一直在心中。我們一直在為夢想拼搏!”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經濟學家,不再讓父母受一點委屈和痛苦。她覺得,現在很多大學生都忘了當初的夢想,不愿意再去為夢想付出,有的人只是得過且過的過著生活。“吳立強和李進的故事會讓很多人反思自己活在世界的價值。”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方式。我們不是吳立強,不是李進。我們不需要羨慕。他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未完待續,以后的精彩,依舊他們是主角。而我們,亦有最美的年華,別樣的風情。純粹的生活,僅此一份,屬于你我。
更多有關"湖南科技大學,夢想,愛心,全家福,汶川"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湖南科技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