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的雅興 “后雅興:王璜生藝術展”在百雅軒798藝術中心開幕
2012年6月2日下午,“后雅興——王璜生藝術展”在百雅軒789藝術中心開幕,這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教授自2009年任職后首次在京舉辦個人畫展。展覽由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主辦,殷雙喜研究員策展,展出王璜生從1995至2012年三個不同系列的作品近80幅,分別為“天地”、“悠然”和“游?象”系列。畫展以“后雅興”為題,將傳統中國文人筆墨雅興與后現代中國文化處境相聯系,透示了藝術與現實的某種關系形態,具有延伸、挪揄、表達的意味。

開幕式當天,著名藝術家羅爾純、杜大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孫紅培,教授邵大箴、孫景波、蘇新平、高天雄、王玉平、陳文驥、劉慶和、趙力,及學院美術館和各院系部門的同事紛紛到場祝賀,現場氣氛熱烈。


展覽的現場布置由王璜生親自指導,融合了儒雅的文人氣息與簡潔的當代元素,依據不同系列的作品,層層深入。

《宇宙小乾坤》,138×69cm,2010
展出作品分為三部分展出:第一部分:“游?象”(2010-2012),這部分作品是王璜生調入北京兩年間的新作。與以往的具象創作不同,這批作品畫面趨于抽象,在堅持筆墨的韻味美感同時,更突顯著現代人紛繁多元的心象,及探索著現代的視覺景象。如潘公凱教授所言:“各式各樣的線,自由游走,舒展延伸,無拘無束;線索與墨團、水跡,豐富多層,渾然一體;畫面趨于抽象,富有形式感。他稱之為‘游’、為‘象’,那是他‘悠然’主題的另一種延伸,依然在探索天地人的關系、人在自己擁有的空間中自由放逸的程度、包裹于生命之中紛繁迷茫的心象,等等。”

《風雪當歌》,400x330cm,2012
第二部分“天地”(1995-2006),主要是他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中期的作品。天高云卷,老屋明窗,殘梁古匾,交椅茶案,竹影婆娑。屋里屋外,云水穿透,氣息互匯,天人合一。這部分作品,借用傳統中國一些意象符號,用水墨渾厚單純的黑白肌理,用別有意味的現代構圖樣式,突顯天—地—人、流動的時空、內部與外部環境渾然合一的意念。

《游·象系列28》,紙本,140x70cm,2011
第三部分“悠然”(1996-2012),主要是他2000年前后的一批寫意花卉作品。這部分作品用色用墨,恣意潑辣,大膽奔放;構型構圖,任情任性,隨意粗率,渾成天然。個人性情于其中畢現。


王璜生的創作充滿創造的活力和嘗試的真誠。他一直在探索、尋找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他的作品將個人閱歷、思想、學養、心緒、才情融會貫通,自成一格。此次展覽,是他多年藝術實踐的一次總結性呈現。作品呈現在展廳中,使參觀者能夠明顯感受到三種不同的心境,而這些心境皆是王璜生通過多年來對生命的體驗和感悟后得來的,因而作品中表現出來的“自在”正如王璜生所說,在認真執著中獲得藝術和生命的自在,是一種“大自在”。

展覽策展人殷雙喜研究員解釋說:“‘后雅興’也就是‘雅興’之后。在今天,古代文人的這種‘雅興’是否還能繼續?王璜生的作品,其實不是提出問題,而是表達出他對于今日社會、人生、藝術的態度。在我看來,這種態度,就是走出傳統水墨畫中那種文人的詩意,直觀視覺藝術的真實圖像,在更具視覺要素張力的圖像結構形式中,尋找今人的精神家園。”
展覽至6月20日結束。

宣傳部徐新立/整理
藝術中國 美術館董慧萍 張超 柳春燕 全晶/圖
2012年6月4日
更多有關"作品,雅興,是他,心象,美術館"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