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大學與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簽訂全面合作協議

攝影:袁兆軍

攝影:袁兆軍

攝影:袁兆軍
7月28日上午,煙臺大學與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全面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學校綜合樓第一會議室舉行。煙臺市副市長徐少寧,市農業局局長梁傳松,市政府辦副秘書長朱波,市農業局副局長、市農科院院長董銳,市農科院副院長姜中武、劉學慶,煙臺大學校長房紹坤、副校長郭善利以及雙方相關職能部門、煙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負責人出席簽字儀式。
煙臺大學校長房紹坤向前來參加簽約儀式的煙臺市人民政府,煙臺市農業局、煙臺市農科院的領導、專家表示歡迎與感謝。房紹坤校長簡要介紹了煙臺大學建設及發展情況。他指出,煙臺大學與煙臺市農業科學院的合作始于90年代末,雙方共同培育的無毒蘋果苗獲得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煙臺大學結合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的優勢和需求,專門為農科院設置了作物、園藝、植物保護三個招生領域,聯合培養全日制和在職研究生。同時,煙臺市農業科學院作為煙臺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也為煙臺大學研究生的實踐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施平臺,為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今后雙方將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協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通過整合人才、技術、資源優勢,拓寬學科學位點建設,進一步加大農學類研究生的培養力度;共同建設創新研究團隊、協同創新中心、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試驗基地;重點在農作物種質資源、生物技術、遺傳育種、農產品貯藏及深加工、食品質量與安全檢測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和技術開發。
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董銳說,雙方開展產學研用戰略合作有利于實現煙臺大學基礎研究和教學優勢與煙臺農科院應用研究和實踐優勢的緊密結合,對于培養復合型高層次農業專業人才、提升山東省特別是煙臺市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董銳院長指出,煙臺市農業科學院與煙臺大學在產學研領域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目前已經在作物、園藝、植物保護三個領域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農科院已經全面實質性參與了這些專業研究生各個培養環節的教學過程。在今后的工作中,雙方將本著合作互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進一步推動科技資源、大型儀器設備、研究實驗基地、科學數據和文獻資源等的開放共享,促進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開展農業科技合作研究,對關系農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共同組織有關專家研究,共同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項目;開展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拓寬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聯合培養領域;開展農業科技產業對接,合作實施重大產業化項目,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煙臺大學副校長郭善利與市農科院院長董銳在合作協議上簽字。
煙臺大學校長房紹坤為煙臺大學聘請的煙臺市農科院兼職教授和碩士生導師代表頒發聘書。
煙臺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少寧講話。徐少寧副市長首先代表市政府對煙臺大學與市農科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煙臺大學與市農科院全面合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現實需要,是實施科教興煙和人才強市戰略的重要舉措,是促進科技與教育緊密結合、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對于推進煙臺市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對雙方的合作,市有關部門在政策、人才、項目、資金等方面要給予大力的支持和幫助,認真研究推進校、院合作的長效機制。徐少寧副市長希望雙方倍加珍惜這種合作和友誼,本著“優勢互補、科教合作、資源共享”的原則和“搭建平臺、搞好服務、項目生根、團結協作”的理念,在智力、項目、人才培養、技術支持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以科研提升教育,以教育拉動科技,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增強合作實效,共同關注國家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尋找新的切入點和合作點,加速煙臺大學、市農科院的科研成果在煙臺市的轉化應用,不斷提高煙臺市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煙臺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更多有關"煙臺市,農科院,合作,煙臺大學,農業"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煙臺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