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首次組隊參加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大賽



本網訊(通訊員鄧方雄)7月16-18日,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大賽華南賽區的比賽在廈門大學漳州校區體育館舉行。本次比賽共有來自大陸的7個省份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79所高校、332支隊伍共計1000余名師生參加,參賽隊伍和參賽人數為歷屆之最。
湖北科技學院來自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9名同學組成3個隊分別參加了攝像頭組和光電組的智能汽車競賽。競賽異常激烈,失誤頻頻,不少團隊被淘汰出局。湖北科技學院在第一次參賽、缺乏現場比賽經驗的情況下,仍然獲得3個三等獎。其中,由古振華、向昀龍、劉娣組成的“追夢隊”獲攝像頭組第59名(共122隊),由遲昆榮、周攀、鄭志鵬組成的“飄移隊”獲攝像頭組第60名(共122隊),由甘洋、胡強、施洋等同學組成的“超音速隊”獲光電組第63名(共115隊)。
“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大賽簡介:
為加強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高司函[2005] 201號文),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辦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2008年被教育部批準列入國家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資助項目中9個科技人文競賽之一(教高函[2007]30號文)。
該競賽是以智能汽車為研究對象的創意性科技競賽,是面向全國大學生的一種具有探索性工程實踐活動,是教育部倡導的大學生科技競賽之一。該競賽以“立足培養,重在參與,鼓勵探索,追求卓越”為指導思想,旨在促進高等學校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基本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激發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與探索的興趣和潛能,倡導理論聯系實際、求真務實的學風和團隊協作的人文精神,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是在規定的模型汽車平臺上,使用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的8位、16位、32位微控制器作為核心控制模塊,通過增加道路傳感器、電機驅動電路以及編寫相應軟件,制作一個能夠自主識別道路的模型汽車,按照規定路線行進,以完成時間最短者為優勝。因而該競賽是涵蓋了控制、模式識別、傳感技術、電子、電氣、計算機、機械等多個學科的比賽。
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原則上由全國有自動化專業的高等學校(包括港、澳地區的高校)參賽。競賽首先在各個分賽區進行報名、預賽,各分賽區的優勝隊將參加全國總決賽。每屆比賽根據參賽隊伍和隊員情況,分別設立光電組、攝像頭組、電磁組、創意組等多個賽題組別。每個學校可以根據競賽規則選報不同組別的參賽隊伍。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組織運行模式貫徹“政府倡導、專家主辦、學生主體、社會參與”的16字方針,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的積極性。
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公布次年競賽的題目和組織方式,并開始接受報名,次年的3月份進行相關技術培訓,7月份進行分賽區競賽,8月份進行全國總決賽。
更多有關"競賽,汽車,卡爾,智能,全國大學生"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湖北科技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