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刊登武漢工程大學杰出校友蔣遠華事跡
“堰塘里的魚,遠比長江里的小;長江里的魚,又比大海里的小。”
24日下午接受記者采訪時,宜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蔣遠華說了這句意味深長的話。而他,正是一位帶領企業勇闖大海的掌舵人。
5月上旬,宜化與美國在澳大利亞的最大化肥制造商Agrium亞太公司,以及澳大利亞能源公司達成一項重要的合作協議,將利用全球領先的褐煤汽化技術,在澳大利亞聯合建設年產140萬噸的尿素裝置。下旬,蔣遠華又應邀出席了在多哈舉行的國際化肥工業協會年會,會見俄羅斯Eurochem、日本三井物產等多家國際著名化工生產、貿易和物流大鱷董事長和行政總裁并深入交流。展開國際合作與對話,底氣從何而來?當然是雄厚的實力。
在蔣遠華的帶領下,宜化連續十年保持高速增長的發展勢頭,年均增速在40%左右,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化肥制造商和多元醇生產基地、亞洲最大井礦鹽生產廠家、中國最大聯堿和氯堿化工生產企業。
今年1月至6月,宜化實現銷售收入330億元,預計全年可達700億元左右。而在五年前,其年銷售收入為168億元,10年前則只有13億元。
總結宜化這些年快速發展的法寶,蔣遠華認為,最為根本的經驗,就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到有資源的地方去,到有市場的地方去。
事實上在走向國際市場之前,宜化很早就開始了“走出去”的探索。
近年來,宜化先后并購重組湖北雙環集團、重慶索特公司、湖南金信公司、內蒙古海吉化工、青海黎明化工等20多家企業,將產業布局到全國各地;相繼獲得了在內蒙古、山西、重慶、湖南、貴州、新疆、黑龍江等地煤礦開采權,擁有了足以支撐企業百年發展的資源。
在整合產業發展格局過程中,宜化堅持以資源為中心:以宜昌及周邊的磷資源為依托,發展高端磷復肥和磷精細化工;用內蒙古、青海、新疆等西部省區的煤資源,發展煤化工;用湖北應城、重慶萬州的鹽資源,發展鹽化工,初步形成磷、煤、鹽化工三足鼎立的格局。
作為湖北本土的企業家,蔣遠華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同時,并沒有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今年在湖北投資興建的四大項目進展順利:武漢年產10萬噸建材項目業已投產,仙桃農藥中間體項目已經竣工,松滋年產60噸二銨項目、宜昌年產15萬噸合成氨項目即將投產。據悉,四大項目總投資50多億元,將新增銷售收入80億元,稅收8億元左右。
詳情請看: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20831/hbrb1837698.html
更多有關"億元,湖北,鹽化,澳大利亞,年產"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武漢工程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