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社會 學子受益——生工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掠影
利用玉米漿生產蛋白發泡粉和利用玉米漿發酵生產紅酵母功能飼料的兩項中試任務,8月底,在山東盛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生工學院蔡俊、王金華教授帶領研究生、企業技術人員聯合攻關完成。
“這兩項成果為我們公司玉米深加工,開辟了一條‘減排增效’新途徑,將成為未來5年新的利潤增長點。”盛泰副總付鋼如是說。

據了解,這兩項成果僅僅是生工學院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一個縮影。按照“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2012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要求,生工學院進行了周密部署。
“將研究內容與企業對接,將培養的學生打上‘工業’特色烙印,一直是我們在教學科研一線思考的問題。”負責此次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實踐活動的學院副院長王金華這樣介紹。
7月26日至8月30日,在枝江酒業、白云邊酒業和山東盛泰等學院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校企指導教師帶領數十位碩士研究生展開了研究工作。
“面對實實在在的企業攻關課題,讓我對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有了全新的認識。”參加山東盛泰技術攻關的徐凱同學,對在車間那一個個難忘日子記憶猶新。

畢竟不同于書本,解決現實難題除了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雖然只一個多月,現在我對工作的那條生產線已經爛熟于心。”李超同學談起實踐仍然還很興奮。
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師生們開展參與各類研究課題五項,撰寫技術報告三份,開展并完成各類技術攻關八項。在枝江酒業,陳茂彬教授帶領學生將校企長期聯合進行科技攻關的成果,系統地運用到釀酒微生物技術中,為釀酒行業解決生產實踐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為白酒“年份酒” 產品的標準制定與質量鑒別提供科學依據。在白云邊酒業,針對兼香型白酒的研究也為企業提升釀造水平、增加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實踐活動增強了研究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水平和創業能力,同時又加強了校企、校地合作。不僅提高了研究生教育質量,促進了產學研結合,還提高了高校協同創新能力。較好的完成了此次活動學子受益和服務社會的雙重目標。”王金華說。
更多有關"枝江,酒業,創新,工學院,山東"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湖北工業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