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讓數據像手術刀一樣重要

風大浪急。東海艦隊某艦艇大隊的戰士們正做著“防暈操”,戰士們告訴記者:“通過防暈操訓練,我們都不怎么暈船了!”
這套“防暈操”的發明者叫賀佳,第二軍醫大學衛勤系衛生統計學教研室主任,剛剛榮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賀佳多年來堅持走邊防、下海島,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在東山島,她發現戰士出海訓練時暈船現象比較嚴重,于是一連數月與部隊一起登艦訓練,觀察官兵各種生理與心理反應,并詳細記錄每一個數據,最終根據格瑞貝爾評分的變化,篩選出降低暈動病發病率的最佳方案借助垂蕩式模擬訓練器,并輔以防暈心理訓練和防暈操訓練,有效降低了戰士的暈船率。
作為一名衛生統計學專家,賀佳的主要工作是跟各種數據打交道。賀佳知道,數據科學正像海潮一樣向各個領域涌去,它不僅推動醫學領域的精細化決策,還影響著我們的生產與生活,可以有效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
據統計,世界上每年有200多萬人死于藥品不良反應。賀佳意識到衛生統計學可以在“藥害”問題上有所作為。她選擇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的方法學研究為攻關方向,經過反復分析、編程、調試,歷時三年,開發出檢測藥物不良反應的新道路復雜數據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2010年,她率領團隊運用該法分析研究上海市魚腥草用藥數據,早于國家公報兩年檢出了魚腥草的不良反應問題,并成功將“藥害”的檢出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為維護藥品安全作出了貢獻。這一成果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填補了上海多年來公共衛生領域該獎項的空白,目前該成果已在上海和全國多家單位得到推廣與應用。
“衛生統計學是一門工具學科,難出高水平科研成果。”這是長期以來很多衛生統計學工作者的慣性思維,賀佳卻不信這一套。她始終關注專業上新領域的發展,瞄準國際前沿刻苦攻關。2009年5月,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刊登了題為《中國醫學期刊中的統計報告》一文,引來國際醫學界的關注。而該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便是賀佳,這也是我國衛生統計學專業領域內在《柳葉刀》發表的第一篇論文。
數十年來,賀佳共培養出4名博士后、50多名博士、碩士,她本人也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教師、兩次獲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主編和參編專著、教材近50部,發表論文200多篇,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8項,獲國家、軍隊及上海科研項目20余項。
除了常規教研工作外,賀佳和她的團隊與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合作,并致力于我國臨床研究的規范化工作。他們先后為多個亞洲國家WHO/TDR(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專項)臨床數據管理網絡單位提供了關于數據管理、統計方法及統計軟件應用方面的培訓,還為國內多家臨床研究機構和科研院所提供統計指導與幫助,使我國臨床研究工作向國際標準邁進了一大步。
賀佳帶領下的二軍大衛生統計學迅速發展成為上海市公共衛生重點學科和中國唯一的“世界衛生組織熱帶病臨床數據管理中心”。教研室由不足10人的“小分隊”壯大成50人的“集團軍”,科研經費由1000余元飆升至1000余萬元。但賀佳并不滿足于此:“下一個目標是把教研室建設成國家重點學科,培養更多比我優秀的衛生統計學人才,要打造一艘航行在數據海洋里的‘航母’。”(肖鑫、 俞治,本報記者曹繼軍2013年5月8日發表于《光明日報》第6版)
更多有關"統計學,上海市,衛生,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的文章請點擊進入第二軍醫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