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祖國成長足跡 激揚學子中國夢想
尋找祖國成長足跡激揚學子中國夢想
——三明學院道德講堂第十講開講

祖國,埋藏在中華兒女心中的太陽,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的成長。10月16日,主題為“尋找祖國成長足跡”的三明學院道德講堂第十講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開講。副校長江芳俊、宣傳部及藝術設計學院師生代表參加了活動。
歌唱祖國重溫輝煌歷程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懷著對祖國的祝福,道德講堂第十講正式拉開序幕。全體師生在激昂的歌聲后觀看了祖國64年成長短片,再次感受了祖國64年來的變化,重溫了64年來的發展歷程。祖國母親從滿目瘡痍、積貧積弱到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邁向總體小康,從落后封閉到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取得的令世界矚目的成就讓在場師生心潮澎湃,由衷感到驕傲和自豪。
朗誦經典 再現英雄故事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岳母刺字,精忠報國,今有鄧稼先,袁隆平,郭明義等,許許多多中華兒女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領域用智慧和生命詮釋著愛國情懷。伴隨著主持人娓娓道來的岳母刺字故事,師生共同聆聽了岳飛的經典之作《滿江紅》,他高尚的情操和理想,不屈的意志和信仰,壯懷的氣節和風骨,以及那份強烈的愛國情懷駐進了每個人的心中。
暢談感悟 與祖國共奮進
“愛國,是每位中華兒女的義務和責任,身為大學生,應向精忠報國的古人和為國奉獻的人們學習,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藝術設計學院11級藝術設計專業視覺傳達方向的高璐、13級鞋服一班的潘文韜、12級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的葉巧兒等同學從中華兒女在汶川地震當中體現出來的眾志成城、參加香港義工勞動的互助奉獻精神、祖國64周年的巨變中結合自身實際暢談了愛國感悟,情真意切,感染了在座的師生。10級美術學國畫班施夢婷同學現場潑墨揮毫,為祖國送上了一份祝福——“美麗中華”,同學們踴躍在展板上寫下對祖國母親的美好祝愿。在大家的共同見證下,主持人將藝術設計學院的道德善舉儲存在道德銀行,此次道德講堂圓滿落下帷幕。
道德是立身之本,文明是校園之魂。道德講堂第十講由宣傳部、團委主辦,由藝術設計學院承辦。活動圍繞唱一首歌——《歌唱祖國》;看一段短片——《祖國成長的足跡》;誦一段經典——岳飛的經典之作《滿江紅》;談一番感悟——學生代表談心中的感悟,表達愛國之情;做一個承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行一件善事——見證藝術設計學院志愿服務情況及“十年樹木,萬卷藏書獻愛心”的捐書活動;送一份祝福——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本次道德講堂激發了師生們愛國熱情,凝聚了民族之魂,振奮人心,催人向上。
(藝術設計學院/文鄧翼強/圖黃承國/編輯)
更多有關"祖國,愛國,道德,講堂,設計學院"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三明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