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學院舉行201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表彰大會
本網訊 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青年學子暑期實踐的努力換來了收獲的果實。為鼓勵引導青年大學生了解國情,關注民生,奉獻社會,惠州學院團委組織了以“凝聚青春正能量,共筑美麗中國夢”為主題的201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并于10月30日在圖書館報告廳舉行表彰總結大會。黨委副書記趙日興,團委負責人,各系黨總支負責人,獲獎代表,全體輔導員,學生代表參加了會議。
趙日興作講話。他強調社會實踐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希望各級團委在今后繼續努力,開展關注民生、關注文化建設、關注生態保護及志愿服務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不斷挖掘新內涵,增強社會實踐育人效果,務求時效性,不能流于形式,力求做到:培育特色,務求時效。將實踐活動和地方需求結合起來,制定具體調研計劃,指定專業教師指導,保證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加強宣傳,樹立典型,發揮示范作用,不斷擴大社會實踐活動的社會影響力;著眼長遠,形成獎勵機制,動員更多的師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認真組織,精心完成,爭取每年能獲得更好地活動成果。他寄望同學們將無限的才華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早日成才。
團委負責人對2013年暑期實踐活動作總結,會上還對2013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頒發獎狀。同學們通過開展社會調研、邊區支教等暑期實踐活動,發揮學科和專業優勢,提高了綜合素質,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也磨練了自身。其中經管系團總支、建土系團總支、政法系團總支分別獲優秀組織獎;《河源林寨四角樓建筑文化調研報告》等40個調研項目獲得優秀項目獎(一等獎3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10個、優秀獎21個);《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以廣東省惠州市為例》等6篇論文獲優秀論文獎;胡瑞卿等7位老師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陳榕榕等10人被評為先進個人、葉建林等20個獲積極分子稱號。
優秀指導老師和學生先進個人代表談活動感受。經管系鄧淑容老師總結了本系開展暑期實踐活動的做法——“363體系”,即建立三級組織實施體系、六級服務與指導工作和三級評估審核小組。建土系林超慧老師坦言,暑期實踐活動拉近了師生距離,在共同完成調研報告的過程中,與學生同甘苦,再次感受到青春的力量。學生先進個人代表經管系陳榕榕同學表示,本次活動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社會調研的作用,在實踐中認識社會,融入社會,為日后工作打下基礎。



(吳少琴 見習記者 黎曉堂/文 蘇志健 見習記者 倪斯雷/圖)
更多有關"暑期,實踐活動,社會,團總支,團委"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惠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