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報道濱州學院飛行學院人才培養經驗做法
11月22日,《中國民航報》第4657期頭版頭條以《出奇制勝 異軍突起——探索全國地方高校首個飛行學院的人才培養秘訣》為題,對濱州學院飛行學院人才培養的經驗做法進行了全面深入報道,并配發《特色民航教育贏得市場青睞》的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出奇制勝 異軍突起
——探索全國地方高校首個飛行學院的人才培養秘訣
一所目前并不廣為人知的綜合型普通院校——濱州學院,從2006年創立飛行學院之初,到現在已經培養了300余名飛行員在國內十大航空公司就業。雖然這一數字在民航人才培養院校中顯得“微乎其微”,但卻創造了全國第一個地方院校在較短時間內成功躋身飛行技術教育行列的歷史,從中不難看出濱州學院飛行學院在飛行人才培養上所下的功夫。這對地處中國“兵圣”孫武故鄉的濱州市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未來民航業發展的希望。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理念創造了這樣的業績呢?近日,本報記者走進濱州學院飛行學院尋找答案。
守正出奇 戰略至上
對《孫子兵法》頗有研究的濱州學院院長紀洪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開始就談到了戰略的重要性。他認為,“戰者,以正合,以奇勝”。這一出自《孫子兵法》的戰術用于指明人才培養之道,可謂恰到好處。“守正就是要遵循教育和學術規律,出奇就是要創新、遵循市場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務實創新的特色辦學之路,才能制勝。”
2006年4月,經教育部和原民航總局批準,在山東省各方領導的支持下,濱州學院組建了全國地方高校第一個飛行學院,并設置了飛行技術本科專業。這對當時高校民用航空類專業還是一片空白的山東省來說,可謂一大創舉。濱州學院黨委書記步乃章自豪地對記者說:“飛行學院是濱州學院的特色和品牌,要舉全校之力把飛行學院做大做強。”
回憶起學院成立的初衷,紀洪波說:“當時民航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起步階段,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加。而濱州已經擁有濱奧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這樣的產業基礎,我們認為有必要為民航業人才培養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不同于民航其他院校,紀洪波將濱州學院飛行學院的培養理念總結為“立地頂天,揚長補短,通體達用,優質高效”12個字。“立地頂天就是立足于當地經濟發展需求,站在學科的前沿,整合優質資源,再反過來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揚長補短就是針對航空公司飛行員培養的訂單采取理論教學、素質養成、國外訓練‘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通過整合國內外資源,形成競爭力;通體達用就是重視通識教育和知識的整合、貫通,培養出的人才應用能力強,飛行員職業能力強;優質高效就是以學生進步為目的,將增值作為衡量質量的標準,保證較高的效能。”
紀洪波告訴記者,飛行學院建立之初便明確了六個定位,即將飛行作為專業來建設、作為事業來追求、作為學科來研究、作為特區來支持、作為品牌來雕琢、作為產業來經營,立志于培養政治素質過硬、理論基礎扎實、綜合素質優良、專業技術精湛,具備民用航空飛行技術應用及管理能力、擁有國際競爭實力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這樣高的站位,為日后濱州學院飛行學院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打下了堅實基礎。
按照這6個定位的要求,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學院于2012年就被確定為“山東省民用航空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且飛行技術專業于2013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三結合”模式出人才
濱州學院飛行學院人才培養“出奇制勝”,這“奇”就奇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記者在采訪途中了解到,該院目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三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即“崗位標準和職業標準相結合,高校、民航與準軍事化管理相結合,學校、航空公司與培訓單位(航校)合作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的新路子。
飛行學院院長胡波向記者介紹,圍繞民航對專業人才的核心需求,飛行學院把崗位資格證考核內容融入了專業課程中,采取“任務驅動、教學合一”的工學結合教學方法,實現了學歷教育與崗位技能的對接,使學生在取得學歷的同時,在學校便形成對就業崗位的認知,掌握崗位技能。
同時,為了培育高素質的人才,學院全力打造準軍事化管理平臺,促進養成教育。“我們根據中國民航對飛行人員的特殊要求,從生活制度、內務衛生、日常行為、學習習慣、身心鍛煉等嚴格按照軍事化執行,培養軍人作風,錘煉軍人品質,打造軍人素質”。
途經體能訓練室時,記者觀察到幾名學生正在鍛煉。胡波告訴記者:“學員們在學習民航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每天還進行大量的體育鍛煉,耐力、反應速度、爆發力、身體抗負荷能力、平衡機能、空間定向能力、模仿能力、心理素質以及反應的靈敏性,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記者了解到,雖然校企合作是不少民航院校培養人才采取的方式,但在濱州學院飛行學院,校企合作已經實現了深度融合,不分你我。2013年5月,“濱州學院—山東濱奧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批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標志著校企深度融合的培養模式日漸成熟。
學院還通過加強對外交流、走開放辦學之路,分別與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山東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首都航空公司、蔚藍國際航空學校、美國北達科他大學、美國斯巴達航空技術學院、加拿大卡蓋爾等國內外多家航空公司和航校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
最特別的是,學院對飛行員學習成績不達標的會主動進行“召回”,重新培訓補課直到達到航空公司要求。胡波表示:“我們不允許學生將思想、理論、文化上的缺點帶入航空公司,對達不到飛行員最終要求的學生,我們會堅決淘汰或實施轉專業,這樣既實現了人性化教育,又嚴格了標準,達到學員培養‘零缺陷’。”
打造質量品牌
2012年4月,濱州學院飛行學院通過了山東省質量認證中心“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體系”認證,并獲得了濱州市市長質量獎,成為全國第一家獲此殊榮的高校。“獲得這樣的殊榮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也是十分來之不易的。”胡波說。
“學院自2006年成立之初,就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高度重視質量建設工作,規范管理,追求卓越,從而走出了一條從‘規范’到‘卓越’的質量發展之路”。
記者了解到,2009年航天英雄楊利偉將軍到濱州學院考察時,曾對飛行學院重視質量、追求卓越辦學給予贊賞。隨著學院知名度的逐步提升,英國皇家空軍、韓國航空大學、美國泛美航空學校、新加坡新科宇航培訓技術學院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業界人士,前來參觀洽談合作辦學項目。技術精、素質高、作風硬朗、英語優良,是業界對濱州學院飛行學院培養的飛行員的普遍贊譽。
以英語能力培養為例,學院的老師向記者介紹,學院采取教師責任制,學員一入學就開始全英文教學,營造英語學習的濃厚氛圍,并組織學員每天進行大量聽力、閱讀、短文寫作、演講和陸空通話等一系列訓練,常年聘請美國、英國等多名有飛行經驗的外教進行口語訓練。
“這些努力使2006級、2007級、2008級飛行學員出國面試合格率均保持在94%以上,出飛率達90%,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據了解,加拿大卡蓋爾航校校長Geaten到飛行學院考察時曾感慨地說:“沒想到,濱州學院飛行學員的英語這么棒!”
記者注意到,在模擬機實驗室里,一名獲得全國畢昇杯電子設計總決賽一等獎的機務工程專業的學生正在進行6旋翼機器人調試,桌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模擬機零件,墻上也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飛機模型。他笑著告訴記者,他非常喜歡拆卸零件,學院也非常鼓勵他們創新思維,并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創作條件。除模擬機實驗室外,學院還配備有航空電子實驗室、航空發動機實驗室、飛機起落架系統實驗室、機務維修工程實訓中心等12個實驗實訓室等,這些硬件設施也為培養高質量人才提供了保障。
目前學院有2個本科專業、4個專業方向,飛行技術專業養成生810名,為海南航空、山東航空、揚子江航空、首都航空、深圳航空等培養“大改駕”飛行學員500余人,建有中國民航局ATPL理論培訓中心和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理論考試點,已面向國內外開展飛行員培訓考試3000余人次。“我們學院飛行員定向委培的訂單已經簽到2017年了。”步乃章頗為自豪地對記者說。這充分說明,濱州學院飛行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行業和社會的認可,由該院培養出的飛行員已經成為一張“活”名片。
下一步,學院將繼續以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民用航空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為依托,完善具有民航特色,專業建設融合行業標準、學歷教育對接崗位技能、工學交錯、雙證融通、校企戰略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飛行技術專業人才。
特色民航教育贏得市場青睞
隨著中國民航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飛行、機務、空管、簽派等人才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民航專業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院校、企業都看好飛行員培訓這個市場,各類航校方興未艾。想要在競爭中站穩腳跟,需要靠辦學的特色和質量。濱州學院飛行學院抓住“奇”“質”兩個要點,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濱州學院飛行學院辦學的“奇”,首先體現在敢為天下先的眼光上。早在2006年,濱州學院就組建了全國地方高校第一個飛行學院,填補了山東省高校民用航空類專業的空白,搶占了發展先機。先聲奪人之后,該學院繼續出“奇”招,形成了獨特的“三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這種特色模式將崗位標準和職業標準相結合,使學生在學校就能夠熟悉就業崗位,掌握相關崗位技能;將高校、民航與準軍事化管理相結合,培養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雙過硬的優秀人才;將學校、航空公司與培訓單位合作相結合,一方面確保學生的對口就業,另一方面也使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更加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達到學生和用人單位“雙贏”的目標。
飛行員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意義重大。因此,濱州學院飛行學院一直把“質”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準軍事化管理鍛造了準飛行員們的堅強品格;開放辦學的思路讓學生們能享受到更多國內外的優質教育資源;教師責任制確保學生們的英語水平不斷提高;主動“召回”成績不達標的飛行員,重新培訓直到達到航空公司的要求……一系列制度和軟硬件設施方面的保障,讓該學院的飛行員培訓質量得到了業內外的一致肯定。
中國民航的發展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而只有多些像濱州學院飛行學員這樣有特色、重質量的人才培養機構,那么民航人建設民航強國的步伐才會更快些,走得更扎實些。
更多有關"學院,濱州,飛行,飛行員,航空公司"的文章請點擊進入濱州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