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鬼才”卞留念回母校暢談科技引爆音樂革命
2013年11月26日下午,著名音樂家,南京文化名人,南藝知名校友、在讀博士生,被稱為“音樂鬼才”的卞留念在母校實驗劇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科技引爆音樂革命》的講座。卞留念,曾22年擔任中央電視臺春節文藝晚會音樂主創、統籌、指導、總監,曾擔任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閉幕式音樂總設計。
從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等大型活動的音樂制作中可以看到,科技正在給音樂、給樂器帶來一場革命。科技的發展帶來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變革。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在科技的引領下,目前已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隨著各種電子設備的介入、計算機音樂軟件的研發和應用,以及樂器的改良與革新,以前不能實現,甚至不可想象的音樂效果紛紛呈現,帶給世人前所未有聽覺空間。高科技已經滲透到音樂的每一個細節,并對音樂成型的過程產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了音樂制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卞留念作為一名中國的音樂人,緊跟科技發展脈搏,致力于樂器改革創新,也已成為在國內國際頗具影響力的音樂科技革命的推動者。26日下午,卞留念結合幾十年來的音樂生涯和創作經歷以及音樂科技革命的努力,在三個多小時的時間里,用“講”、“演”、“唱”等方式為母校的師生帶來一場思想革新和視聽的盛宴。
用“鬼計”拜入馬友德老師門下
演講一開始,卞留念就抱著一束鮮花獻給了他30年前的專業教師馬友德老師。卞留念生于江蘇南京,7歲時進入了全國聞名的南京小紅花藝術團,后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二胡專業,師從二胡名家馬友德,勤學苦練,領會了民族音樂的深刻內涵。為了拜入馬老師門下,卞留念還耍了個“鬼計”。回想當年,卞留念曾在小紅花藝術團學過大提琴,十六七歲才開始學二胡,就想拜在二胡教學久上負盛名的馬友德為師,為了引起馬友德老師的注意,他通過同學打聽到馬老師每天的上、下班都路過他們家門口。每到那個時間,卞留念就在家里把二胡拉得呼呼響,只要馬老師騎車從樓下過,他就拉自己最熟悉的曲子,希望馬老師能聽到他的琴聲,回頭看看。 果然有一天,騎著自行車過來的馬老師,被卞留念的琴聲引得回頭觀看。如此,卞留念用了半年多時間,慢慢吸引了馬老師的注意,后來馬老師終于收他為徒。卞留念說,馬老師是他專業教師,是音樂人生的領路人,對他一生影響巨大,80年代考進東方歌舞團,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路徑。至今還記得馬老師陪著自己在鼓樓電話亭等待北京錄取電話的情景。
用“赤誠”打入北京奧運會
在演講中,卞留念說,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中國向全世界展示自身五千年文明和發展成果的機會,能為奧運會創作充滿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擔任奧運會開閉幕式的音樂總監是他的夢想。在競標會上,卞留念對組委會的人說:“我有聰明的頭腦,健全的四肢,健康的體魄,如果祖國需要,就全部拿去。”正是這種赤誠之心打動了組委會,被聘為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音樂總監。
為了奧運會,卞留念傾注了很多心血。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主題曲《愛的火焰》,由宋祖英和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合唱,很多人都從中感染到了那份親切的、東方的、難忘的意境。該作品的曲作者也是卞留念。他說,大家現場看到的作品很好很精彩,但是背后的創作過程卻是非常辛苦,期間幾經斃稿,甚至還曾因為作品沒有中國元素,被張藝謀導演施壓:“如果你寫不出來,我就換人,找別人來寫。”卞留念說,他創作一個,被槍斃了,再創作,再被槍斃,他就再來一個。“我記得有一次總導演張藝謀在聽完閉幕式音樂后,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不難看’,因為當時一夜未睡覺,把小樣大樣做完后,第二天要拿到奧組委去審查,所有的導演、編導、各個工種的專家都在等待了,屋子里坐了三四十個人來審,大家也都期待這個音樂能通過,因為沒有多少時間了,各個工種要拿著這個音樂分下去做服裝做道具做排練的訓練,結果我等導演拿過去后,聽完了全部音樂,說了這三個字。這就意味著,你得跟這個有對比性的再來一段。這個暗號就是你重頭再來吧。”卞留念說,他雖然當時很難看,但是還是經受住了這些考驗,反過來把斃稿變成一種動力。就在張藝謀說“如果你寫不出來,我就換人,找別人來寫”的那天晚上,導演一走,他就從夜里12點半開始一直創作,直到早上9點半,把小樣做出來。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曲子通過了審核。
用“執著”把江蘇和南藝元素融入奧運會
作為一個江蘇人、一個南京人和南藝人,卞留念對家鄉和母校有這深厚的感情,有著濃厚的“家鄉情結”。他說,一定要把江蘇和南藝的元素融入到北京奧運會。于是我們在《愛的火焰》歌曲中聽到了《茉莉花》那熟悉的旋律。為了把二胡融入北京奧運會,他早在奧運會開幕五年前就著手研發電聲二胡,可謂是用心良苦。卞留念說,他到處游說導演、奧組委官員,要把二胡表演加入到奧運會,并且交由江蘇來負責。在他的努力下,組委會和導演組同意了他的建議。最終,我們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看到了由南藝學生為主的60個女孩精彩的二胡表演,他們用音樂和舞姿感動了世界,也把江蘇二胡之鄉和南藝學子的風采展現給了全世界。
用創意和科技引爆音樂革命
卞留念是國內最早接觸和使用midi系統的人,從1985年開始,卞留念開始使用民族音樂與世界音樂共棲的電子合樂器系統進行創作。他把自己掌握的彈撥樂系列、弓弦樂系列、吹打樂系列等百余種中西樂器運用到創作與演唱中,并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將這些樂器與世界上高科技的、最尖端的電子產品結合,組成了他自己的“音樂航空母艦”。借助這艘“音樂航空母艦”卞留念逐步成為集創作、編曲、演奏、合成、演唱于一體的現代音樂人。他一直致力于用科技手段來推動音樂的革命。在演講中,卞留念向南藝的師生介紹了他在音樂制作方面和樂器改造尤其是民族樂器改造方面的創新成果。電聲二胡就是卞留念頗具代表性的樂器,拉二胡多年,卞留念一直遺憾傳統二胡的聲音太小,音區太窄,難以有更好的發揮。后來當上奧運會音樂總監,卞留念終于實現了夙愿。經過4年的研發,與“忘年交”、MIDI之父梯郁太郎的多次會晤,世界上首把電二胡終于誕生了,也讓民樂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現場卞留念拉的龍頭二胡,瞬間解決了二胡音域的問題,竟讓二胡拉出了馬頭琴、中胡的效果,十分驚艷。他在現場用電聲二胡演奏了被號稱為“挪威天籟之音”的神秘園樂隊經典曲目《lotus》和《巴赫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以及中國二胡的看家曲目《賽馬》,演奏完畢,現場掌聲雷動,南京藝術學院的學生們尖叫連連、激動萬分,大家都感受到了科技給音樂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卞留念精湛的技藝。不過,卞留念表示,在學校演奏,在恩師面前“還課”,對他而言壓力巨大,感受還是完全不同的。他還透露,近年來,他致力于研發“音藥”治療機制。音樂可以“變身”快樂的負離子,通過口服可溶解芯片,利用聲音、波形對人的情感進行干預,修復心靈傷害。“這將是我今后工作的重點”,卞留念表示。
用“感恩”回饋母校南京藝術學院
卞留念說,南藝剛剛經歷的百年校慶,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校園外延大大拓展,不過不變的是對母校的恩情和師生同學校友之間的深情。作為樂器學在讀博士生,他希望在南藝做兩件事,一是建立數字音樂創意工作室,二是建立樂器博物館。如今第一件事已經開了個好頭。當天下午,在演講之前,鄒建平院長和卞留念共同為“卞留念數字音樂創意工作室”揭牌。他說,現在的“單一藝術人才”越來越不好找工作,比如只會跳舞、只會鋼琴、只會唱歌等方面的人才,很難脫穎而出,但是全能型音樂人才就不一樣了,做音樂的同時能做出音樂的畫面感、做畫面時能做出音樂的質感,如果再音樂中加入現在的高科技的運用,做一個全能型的人才,這樣的復合型人才一定是非常搶手的。卞留念說,南藝辦學歷史悠久,專業范圍廣泛,有著先天的綜合優勢,他希望能通過數字創意音樂工作室,能助力南藝的學子為音樂插上科技的翅膀,為母校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用“勤奮”打造全能“音樂家”
作為演奏家,卞留念精通多種樂器的演奏,在演講中他就向南藝的師生們現場展現了他二胡、吉他以及搬到現場的能夠神奇變聲的人聲合唱器、空中彈撥激光樂器、邊彈邊在屏幕上跳躍音符、字符的鍵盤樂器等的演奏,精湛的演奏技巧、科技與音樂結合帶來的視聽覺的盛宴,引爆了整個南藝實驗劇場,卞留念還即興演唱了《讓我們舞起來》、《愚公移山》等他為春晚創作的歌曲。到目前為止,他一共為一千多位“音樂大腕”寫了3000千多首歌曲,可謂是國內最高產的作曲家。集音樂制作、作曲、編創和演奏、演唱為一體的音樂家,卞留念是國內第一人,他也被業內稱之為“音樂鬼才”,卞留念在演講中說,有幾年時間,他幾乎不睡覺,所有的時間都用于音樂創作上。其實筆者認為,所謂的音樂鬼才背后不外乎“勤奮”和“用心”,卞留念為所有南藝的師生做了個很好地榜樣。
本次演講會由流行音樂學院主辦,流行音樂學院院長周建明主持。(宣傳部)

院長鄒建平和卞留念共同為卞留念數字音樂創意工作室揭牌

院長鄒建平致辭

卞留念向恩師馬友德獻花

卞留念演講現場

卞留念演講現場

卞留念演講現場

卞留念激情演講

電聲二胡表演

電吉他演奏

現場演奏表演

現場演奏表演

現場演奏表演

演唱表演


演講現場
更多有關"留念,音樂,演奏,樂器,現場"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