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規劃教育確定學生的市場主體地位
2、學業規劃教育確定學生的市場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人才市場的經營主體,必然要具備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意識和能力。具體來說,在基礎教育階段結束(初中畢業)后的升學時,能夠根據未來的就業目標自主選擇所學專業與學校,能夠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靈活機動地安排學習的時間與方式。也就是通過合理規劃自己學習的內容、時間、地點、方式等,以確保學業完成后順利就業并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過程,也被稱為學業規劃。學業規劃的概念是指為了提高求學者的人生職業(事業)發展效率,而其對與之相關的學業所進行的籌劃和安排。具體來講,是指在求學者完成文化啟蒙階段的學習以后,也就是在決定其職業發展方向的源頭上(一般為初中畢業),通過對求學者的自身特點(性格特點、能力特點)和未來社會需要的深入分析、正確認識,確定其人生階段性事業(職業)目標,進而確定學業路線,然后結合求學者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工作生活現狀、家庭情況等等)制定學業發展計劃,以確保用最小的求學成本(時間、精力、資金等)獲得階段性職業目標所必需的素質和能力的過程。換言之,就是通過解決求學者學什么、怎么學、什么時候學、在哪里學等問題,以確保用最小的求學成本(時間、精力、資金等)通過學習成長為滿足階段性職業目標要求的合格人才,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學者的人生職業(事業)發展效率,并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學業規劃通過升學決策與學業管理來實現和完成。升(求)學決策與學業管理是學業規劃的具體化與日常化,升(求)學決策是指中學畢業生(求學者)在升(求)學時對下一階段學習專業、學校與方式的選擇,而學業管理則是通過學生對自己每天、每時每刻的學習計劃與安排,通過品德修養、智力開發、身體鍛煉及其他方面素質的全面提高,以確保其完成學業后,成長為適應社會經濟(人才市場)需要的合格人才,進而順利實現自己的階段性職業或事業目標。可見,學業規劃是聯系學生求學(人才生產)與求職(人才銷售)的橋梁,它可以指導學生以最小的求學成本順利完成學業,成功實現就業,進而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于是,學業規劃的意識和能力就是學生作為人才市場主體所必須具備的意識和能力。
目前,我國的教育問題集中地體現在學生身上,學習負擔過重、身體素質下降、道德品質、意志品質存在缺陷、大學生就業難等等。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呢?就是因為學生及家長以至社會的主流觀念僅將學習的目的放在了高考上,以為只要高考時成績優秀,考個名牌大學,必然就會有美好的前程。于是,就為提高成績而放棄了德智體的全面發展。但現在的問題在于,即使考上了大學甚至是名牌大學,又能怎樣呢?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依然困擾著眾多的高校學生。所以,我們必須進一步探尋學生求學的最終目標及有效途徑。顯然,學生求學的目標首先在于獲得個人階段性職業目標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從而為未來的順利就業奠定基礎。或者可以說,學生求學的首要目的在于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高考僅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之一。而這正是學業規劃的基本觀點之一。有了這樣的認識基礎,學生面臨的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既然學生求學的目的在于職業目標而不是高考,那么就不會一味地為了提高成績而學習,而是根據自己設定的職業目標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有針對性地提高職業智能、培養道德品質、鍛煉身體等,如此,不是順利地實現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嗎?而應試教育所造成的學習負擔過重、身體素質下降、擇校風、職業學校生源荒、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不都迎刃而解了嗎?
那么,為什么以高考為目標而學習的觀念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呢?其原因在于國人的“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及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在計劃經濟時代,個人的升學、就業均由政府牢牢控制,也就是說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事項完全由政府負責。我們的主流人群只能在國家規定的道路上努力奮斗,這就是常說的從小學讀到大學,然后國家分配工作。這樣以來,從個人的角度講,升學就意味著就業。在此環境中,個人發展的競爭更多的體現在求學時的競爭,只要成績好,考上了層次高(名牌或重點)的大學,就業的層次就比較高,個人發展的層次也比較高。所以,學生都想考取高層次名牌或重點大學。但現在的體制環境早已變革到市場經濟時代,即個人能否順利就業取決于人才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要的并不都是大學畢業生,它不僅需要研究人員、管理人員,也需要演藝人員、運動員、技術工人、服務員等各級各類人才。這就決定了不是所有學生都要去上大學。另外,有些學生初(高)中畢業后,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繼續求學,他可以先從事基層工作,等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后再繼續求學,向更高層次奮斗。這說明即使適合于上大學的這部分學生,也不需要都同時去考大學。而是根據自己實際的經濟情況靈活機動地決定上大學的時間、地點及方式。
學業規劃要求中學生在初(高)中畢業時能夠科學地選擇適合于自身發展的學校和專業,以確保在后續教育階段學有所成,畢業后能比較順利地就業;能夠在求學活動因為經濟原因無法繼續時,靈活機動地安排學習的時間和方式,以確保個人的可持續發展。為此,中學生就要了解職業,了解專業,了解職業與專業之間的關系,了解人才市場供求變化趨勢,了解各類學校的專業優勢及辦學特色,明確自身的價值觀及志向,明確自身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初步了解市場經濟中生產、經營、銷售的基本關系,等等一系列知識和信息。它們的獲取和掌握,僅憑中、高考填報志愿時的幾天時間,根本是無法實現的。這就要求中小學階段(至少是中學階段)必須開設學業規劃的相關課程,讓學生掌握上述的知識和能力。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了中學階段學業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先后有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武漢等地在中學階段試行學業規劃教育,一般被稱為中學生職業規劃或生涯規劃教育,其實質就是學業規劃教育。只是其內容還顯得比較粗淺和薄弱。
3、自主招生及國退民進確定學校的市場主體地位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學校在人才經營市場中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主體,它根據人才開發市場(教育市場)中消費者(學生及其家庭)的需求,自身具備怎樣的資源(師資力量及教學設施)等,開發出不同品種各類規格的教育服務,供求學者選擇。這一功能與產業市場中的來料加工型企業完全一致: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加工服務,收取加工服務費,產品加工完成后由消費者自己決定其用途。我們知道,在產業市場日益發達的今天,來料加工型企業完全是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市場的態勢自主決定自身的生產、經營和銷售。同樣,作為教育市場中的來料加工型企業——學校,也應當根據自身的優勢資源自主的決定自己的生產經營(教學服務)和銷售(招生)。不同的是,學校收入的基本來源為教育券形式的財政撥款、學生的學費收入,另有研究咨詢收入、科技成果轉讓收入、校辦產業收入等等,學校以上述收入抵減教師工資、教學設備購置、科學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教學科研運營成本。進而獲取利潤,獲得生存發展的動力。
然而,目前來看,我們的各類學校并沒有獲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一市場主體必須具備的權利與責任。它的生產經營(教學服務)權、銷售(招生)自主權被牢牢地控制在政府的手中,教育部每年一度的招生計劃就主觀硬性地規定了各高校只能生產什么、只能銷售什么(招生計劃規定到各高校每一個系、每一個專業只能招多少人!)。這就是典型的計劃經濟,從生產到銷售完全實行指令性計劃!這樣的計劃思維如何能適應教育市場(求學者)的需要?通過這樣的加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畢業生)又如何適應人才配置市場(用人單位)的需要?因此,招生計劃已經成了阻礙教育事業及人才市場良性發展的最大的絆腳石!必須毫不猶豫地廢除由教育行政部門制訂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的做法,讓高校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教育市場的需要自主地決定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還高校以真正的招生、辦學自主權。
當然,也有人會擔心,高校實行自主招生后,如何保證錄取過程的公正公平呢?會否出現招生腐敗呢?筆者認為,我們只須關注人才流通市場的公平、公正即可。只要人才流通市場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真正是量才錄用,唯才是舉,那么學校在錄取時就不可能腐敗!道理很簡單,你不適合于上北大、清華,但卻用不正當的手段上了北大、清華,結果學的東西沒有興趣,學成四不像,在人才市場上沒有職業競爭能力,就自然找不到工作。這樣,招生腐敗對當事人毫無用處,它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另外,根據市場經濟投入產出比最大化的效率原則,人才市場需要的必然是性價比最大化的人才,為了滿足人才市場對人才性價比最大化的基本需要,學校在錄取學生時必然會選擇在本校優勢專業領域有潛力、有天賦的學生。否則,學生在學校學無所成,出去找不到工作,這一信息反饋到市場上后,后來的學生便不會選擇該學校,學校的生存將面臨危機。所以,學校招生也沒有腐敗的積極性。那么,對人才市場公正性的監督靠誰來完成呢?直接監督靠競爭,根本監督靠政府。因為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用人單位的主體部分——企業要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必然會要求在不同的崗位上其人才性價比的最大化,即一方面人才的性能要最好,也就是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利潤,一方面要求其價格的最低,也就是工薪期望的最低。人才能力要最強,薪水期望要最低。這正是我們所要的公平公正。當然,人才配置市場這一格局的形成,必然有賴于產業市場自由規范的競爭秩序。而這就需要政府的法治建設和有力監督,另外政府作為用人單位,也對建設科學合理的人才任用機制承擔重要責任。因此,從根本上來講,政府對人才市場的監督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另外,既是教育市場,就必然要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承認資本營利的合理合法性,從而使之與公辦學校公平競爭。但現在,我國的各類學校絕大多數都是政府投入,對民辦教育設置了過多的門檻和障礙。我們必須在教育領域也進行一次深入地國退民進運動,讓社會資本愿意也能夠投入教育事業。
- 06-05以說促研 提高教學質量——安徽工業大學工
- 04-03理學部舉辦考研專題講座
- 02-05法學院學生2011年司法考試又創輝煌
- 04-15燕山大學里仁學院參加“2012年全國中小企業
- 12-16重慶三峽學院語言文字智能培訓測試站順利通
- 08-13中國公文寫作分析會公文教案棉研所揭牌禮儀
- 02-11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全院同心迎接09新生
- 04-16機關一支部召開組織生活會
- 03-08重慶工商大學師生參加重慶市百萬市民暨大學
- 12-09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唐建國到文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