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簽訂科教結合“菁英計劃”合作協議

6月8日,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科教結合“菁英計劃”合作協議簽訂儀式在行政管理中心第五會議室舉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煥玉、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何會林、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張宏偉、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吳海信,中科院院士、校長申長雨,副校長宋毛平以及學校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教生代表參加了簽字儀式。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關紹康主持了簽字儀式。
申長雨校長在儀式上講話。他指出,中國科學院-鄭州大學科教結合“菁英計劃”是中國科學院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一個重大舉措,對于鄭州大學提升層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作用。申校長表示,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培養物理學本科生是鄭州大學的大事。他要求物理工程學院嚴格履行協議內容,發揮學科優勢,相關職能部門全力支持“菁英計劃”,力爭合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走出一條校院結合培養創新人才的成功之路。
王煥玉書記指出,中國科學院與鄭州大學合作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對雙方的發展都是個很好的平臺。他表示,在合作協議框架下,嚴格履行協議內容,把中國科學院-鄭州大學科教結合“菁英計劃”落到實處,用中國科學院和鄭州大學的優勢,建成全國最好的院-校合作平臺。
宋毛平副校長、王煥玉書記代表雙方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
據悉,科教結合“菁英計劃”合作協議是《教育部、中科院“科教協同育人系列行動計劃”》內容之一。該合作旨在進一步促進科研機構與教育系統的雙向交流和友好合作,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的智力資源和科技資源,把科學院的名師、前沿科技信息等優質育人資源大規模的引入到相關高校的本科生教育培養過程中,增強高校的育人實力和競爭實力,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新模式。培養有志于從事物理學及其前沿交叉學科研究、具備良好科學素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菁英班”培養模式為“本碩”連讀或“本博”連讀方式,學校和研究所共同研討制定培養方案,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現代課程體系和培養方式,實施分段培養,本科階段前三年在高校讀課程,第四年在研究所進行科研訓練完成畢業論文。本科畢業前進行碩士或博士的考核分流,一部分學生按本科生畢業,一部分學生在學校或研究所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菁英班學生每年九月在鄭州大學二年級學生中選拔。該班采取動態管理模式,一年后實行滾動調整,學生名單的確定由雙方培養單位指定的聯合工作小組負責。該班每屆學生為30人左右,從2012年開始實施。菁英班作為單獨的班級,實行輔導員加導師的雙軌制管理,鄭州大學為每班配備輔導員和本科生導師,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科研活動進行全程管理,在北京、合肥學習期間,學生由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為主管理。該班學生由鄭州大學頒發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由鄭州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聯合頒發學習證明書。該班學生學習成績優良者可申請免試攻讀研究生。
“科教結合”系列行動整體計劃由十個項目計劃組成:科苑學者上講臺計劃、重點實驗室開放計劃、大學生科研實踐計劃、大學生暑期學校計劃、大學生夏令營計劃、聯合培養大學生計劃、聯合培養研究生計劃、人文社科學者進科苑計劃、中科院獎學金計劃、科苑學者走近中學計劃等。
(攝影 張基建)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12-06-10 12:01:59
更多有關"菁英,中國科學院,計劃,鄭州大學,培養"的文章請點擊進入鄭州大學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