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手記# 陜北有個小程村——延川下鄉實踐采訪手記
從延安出發到造型基礎部師生寫生的小程村,要先經過延川縣城,然后是七十多公里的山路。車行至高原,在起伏陡轉的山路蜿蜒,古老蒼涼的黃土山原,把人硬生生從都市繁華拽進了厚重執著的華夏文明根脈之中。而此行的目的地,土崗鄉小程村就地處這片守望的黃土地上,在沉寂了數千年之后,因為中央美術學院靳之林教授的發現、挖掘,小程村呈現在世人面前。高天雄老師一行寫生隊伍的到來,又為這座民間藝術村落添了些生機。
“乾坤灣”邊上的民間藝術村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哎”,這首山陜交界的黃河岸邊的船工曲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據說,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而黃河在延川境內彎道最多,最大、也最壯觀。黃河流經小程村附近時,呈現出“S”形的大彎道,形成一幅天造地設的“太極圖”。
我們常說,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我們都是黃河的兒女。在這里,黃河邊上的“乾坤灣”,日夜川流不息的滔滔河水,遭遇陡峭岸邊的黃土大山,一次次的沖擊、改道,即時擰成了九曲十八彎,依然百折不撓、奔流向前,如同我們這個民族和她的文化血脈,飽經滄桑卻又粗曠豪邁。
小程村不光有著名勝的風景,更有其得天獨厚的藝術氣息,散發著對于中央中央美術學院師生的親和力和感召力。靳之林先生前來這里采風,獨具慧眼,發現此地民俗文化、民間藝術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民歌、秧歌等文娛活動,剪紙、布堆畫、刺繡和面花等手工技藝,尤其是剪紙藝術群芳競秀,卓而不群,文化內涵古樸深邃。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黃河岸邊的小山村,建立了小程民間藝術村,村內建有有一院5孔石窯的民間藝術展覽室,陳列著剪紙、刺繡、出土文物等。可以說,小程民間藝術村其實是一個小型的陜北民俗博物館,是黃河原生態文化博物館。
“北京來了靳之林,萬古今古能逢青”
自走進小程村起,特別能感受到“中央中央美術學院”的標簽帶給我們的“便利”。在這里,不光是接待學生住宿的村長和鄰居家人,乾坤灣涼亭邊上賣棗的老漢,甚至在通村公交車上碰到會剪紙的婦女,一聽說我們是中央中央美術學院來的,就完全把我們當做自家人,用陜北人質樸、直爽的熱情招呼我們。
他們談話中提到最多的,就是一樣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靳之林先生。
聽村民們和高天雄老師介紹,這個村子地處偏僻,到處是溝溝峁峁,以前很窮,沒有通往縣城的公路。自從靳之林先生發現了乾坤灣以及蘊藏在民間的文化藝術之后,他每年都不遠千里到這里,他牽掛的是那樸實善良的陜北人家和黃河源文化。村里原本沒通電,在他的奔走下,解決了用電問題;在他倡議組織下,村里成立了剪紙組,秧歌隊等民間藝術組織;他多方奔走,為這里引來了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和國際民間藝術節。
現在,村里人一提到為他們扎實做實事的“靳老師”都感激不已。靳之林先生讓小程村的人,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認識了自己村莊的歷史,并可以挖掘這塊土地中蘊含的文化財富,改變自己的生活與命運。據說,村里有個叫程江的土秀才,自編自唱了不少順口溜。其中就有:“千萬的古今不出籠,北京來了靳之林,考古畫畫藝術精,萬古今古能逢青。靳老師把頭帶,藝術學校辦起來,剪花姑娘真不少,陜北民歌唱開了,男女老少把秧歌跳。”等歌詞,真實表現了小程村人對于靳之林先生的熱愛。
“希望中央美術學院的師生都能來到小程村”
當基礎部師生抵達小程村,靳之林先生也在這里創作考察。他主動為同學們做報告,介紹了乾坤灣的自然風貌和小程村的文化歷史,暢談了自己的藝術感悟。靳之林先生的言傳身教,小程村生活的親身體驗,讓每一位同學都體會到了這位老藝術家對于藝術的執著和對生活的熱愛,激勵著同學們認真作畫。
我來的時候,基礎部師生們已經在這里帶了十多天了。遠離了現代化生活的節奏,沒有了電腦和互聯網,同學們將心真正沉了下來,每天背著畫箱畫架,面對著黃河大山,潛心練習繪畫。問起來是否覺得辛苦,大家的回答都是簡單一致——“前幾天天氣不好,總是陰沉沉的。這兩天一定要趁著晴天多畫幾張。”“很喜歡這里,不太想那么著急就回北京,每天都畫畫,覺得也是一種幸福”。
“靳之林先生率先發掘的自然風光和原生態的傳統文化元素為我們寫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因為靳之林先生,小程村人也對中央中央美術學院人特別熱情”,高天雄老師在介紹基礎部為什么要將寫生地點選在這里時,也句句不離靳之林先生為后輩們做出的貢獻,“靳之林先生培養了小程村人對于藝術的審美,在這里畫畫,許多當地老鄉能主動告訴你哪里能有好的取景地方,邀請當地人做模特也非常方便。”
江山如畫的風景,源遠流長的文化,樸實率真的村民,正是陜北小程村這邊土地,方才孕育了如靳之林先生這般“摯愛他生活的土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藝術家”。臨行前,小程村的郝村長特別叮囑我說,“這里的風景好、鄉親們好、藝術氣息也好,請回去多宣傳我們,希望中央美術學院師生能多來小程村,多關心小程村,和靳老師一起,發展我們小程村,傳承我們的文化。”小程村值得我們來這里感受、學習。
宣傳部徐新立/文圖
宣傳部/編
2014年4月30日






更多有關"黃河,之林,陜北,民間藝術,在這里"的文章請點擊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