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學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以工為主,涵蓋工、管、文、理、經、法、藝等多學科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試點高校,2010年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調研,2013年2月,增列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13年7月,獲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歷史悠久桃李芬芳
學校于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由原福建建筑高等專科學校與原福建職業技術學院合并組建而成。辦學歷史溯源于1896年清末著名鄉賢名士陳璧、孫葆瑨、力鈞,著名閩紳林紓、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蒼霞精舍”,解放前為享有盛譽的“福建高工”。辦學以來,已培養了14萬多名面向基層一線的應用型人才,校友遍及海內外,在建筑、機械、電子電氣等各行業做出不凡貢獻,素有福建“建筑業的黃埔軍校”、“機電工程師的搖籃”美譽。
設施齊全條件良好
學校位于福建省省會福州市,占地面積136.88公頃,校舍建筑面積62.25萬平方米,其中大學城新校區107.20公頃,已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積41.9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1.21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25億元,館藏紙質圖書205.97萬冊,電子圖書8657.01GB。建成覆蓋校園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和信息化管理平臺,各項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各類教學、生活、運動等設施齊全。
學科專業以工為主
學校傳承“大機電、大土木”優勢,構建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五大專業群,即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和高新技術產業、建筑類產業、交通運輸和物流業、文化產業專業群。現有47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5個省一級重點學科:交通運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校現設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管理學院、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交通運輸系、人文學院、法學院、數理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體育教研部等13個院系(部)及繼續教育學院。另有4個經省教育廳批準成立的"校企合作"辦學機構:國脈信息學院、軟件學院、海峽工學院、國際學院。全日制在校生26600余人。
師資隊伍素質優良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教師總數1199人,其中高級職稱42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89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0人。學校聘請美國工程院院士林幼堃(Y.K.Lin)、兩院院士沈志云、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劉寶琛、陳清泉、陳一堅、郭孔輝等以及國內120多位知名專家為兼職教授、名譽教授、客座教授。
教學改革卓有成效
學校全面實施教育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名單10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省級精品課程30門,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3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部級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項,列入“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2部,學校參加“十一五”國家課題“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人才培養碩果累累
學校以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主線,大力開展學科競賽和課外科技活動。2008年以來,共獲得國家級獎項698個,其中全國一等獎60個,二等獎148個,三等獎287個,優勝獎203個。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連續五年就業率和初次簽約率均在96%以上,位居福建省高校前列;學校被評為福建省2007-2009年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科研產業服務海西
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需要,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產學合作緊密。陳文哲教授科研團隊與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公司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汽車玻璃深加工的關鍵制造技術及應用”榮獲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現有“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實驗室”、“福建省數字化裝備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新材料制備與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術與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擁有15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科研機構31個,校辦企業11個。與300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隧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鋁業有限公司等多家著名企業簽署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書,與GE公司、西門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一批先進的實驗室。近年來,我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1000余項,經費達1.7億元。
交流合作 前景廣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質量,提升國際競爭力。近年來,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外高等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關系,2012年開始具備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近年來,與多所臺灣高校開展了閩臺教育合作與交流項目,促進了教師學術交流和合作辦學深入發展。(數據截止2013年10月)
福建工程學院 |
等級:二本 位于福建福州 關注人數:次 | |
類型:理工 性質:(公辦)普通本科 主管部門:福建省教育廳 院士:7位 |
- 09-17[高校新聞]教師代表張瓊玉老師在2012級新生開學
- 09-04[高校新聞]渤海大學喜迎2012級新生
- 08-30[高校新聞]濟南大學承擔的兩項教育部課題順利結
- 08-29[高校新聞]煙臺大學文經學院食品系學子赴煙臺市
- 08-26[高校新聞]通化市暨東昌區“弘揚雷鋒精神”大學
- 08-26[高校新聞]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舉行2012年暑期
- 08-25[高校新聞]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行師資培訓專題
- 08-02[高校新聞]經管學院黨員在學生公寓搬遷中發揮模
- [招生信息]福建工程學院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福建工程學院"的新聞

福建工程學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辦學歷史溯源于1896年清末著名閩紳林紓、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蒼霞精舍”,解放前為享有盛譽的“福建高工”。辦學以來,已培養了9萬多名高級專門技術人才,校友遍及海內外,許多人成為建筑、機械、電子電氣行業的業務骨干和管理骨干。學校以工為主,逐步形成具有“...
福建工程學院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5日
福建工程學院專業設置
福建工程學院的重點專業
設本科專業39個,涵蓋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法學六大學科。
5個省級重點學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機械電子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結構工程、巖土工程;
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土木工程、工程造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7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工程造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城市規劃;
6個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土木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福建工程學院的錄取規則
1.我院的調檔比例為招生計劃數的120%。
2.志愿優先原則:即優先錄取填報第一志愿的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次之考慮錄取填報參考志愿的考生,再考慮錄取填報調劑志愿的考生。
3.錄取專業方法:在同一志愿條件下,同一專業以20分設置分數工作段,在同一分數工作段內學校可根據考生的特長、分科成績等各方面綜合素質擇優錄取;報第一專業志愿的錄取,從高分數段到低分數段擇優錄取;當所報的第一專業志愿或前一個專業志愿未被錄取時,按照考生本人填報的專業先后順序,參與錄取未滿的專業再從高分段到低分段錄取;第一專業志愿和參考志愿都未被錄取的考生,有報調劑專業志愿,可綜合考慮缺額專業人數擇優錄取;未報調劑專業志愿的考生應退檔處理。
4.填報調劑志愿的考生錄取:對于填報調劑志愿的考生,考慮考生填報專業情況,原則上從高到低錄取到缺額專業中的相近填報專業志愿。
5.招生計劃調整的原則是,前一批次未完成的計劃數轉給下一批次使用或某一專業未完成的計劃數轉給生源較多的專業使用,由我院提出計劃調整意見,報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和省高招辦批準后執行。
專業要求對建筑學專業,考生應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考生被錄取,入學報到后,學校組織加試素描畫一、二張,對成績不合格者,結合考生的志愿和學校各專業允許情況調整相關專業。
身體條件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同時結合我院專業培養要求,制訂如下補充規定:色弱或色盲的考生,不宜報考建筑學、城市規劃、廣告學、城鎮建設、建筑設計、建筑裝飾技術專業;肢體殘疾的考生,不宜報考我院機械類專業。
男女比例與學校招生辦聯系咨詢。
外語語種不限,但新生入學后,我院只安排外語語種為英語的課堂教學。
我院執行考生所在地省級招生委員會制定的有關加分或降分的照顧政策;專業錄取以考生的投檔分進行投檔。
福建工程學院現有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教師總數1199人,其中高級職稱42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89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0人。學校聘請美國工程院院士林幼堃(Y.K.Lin)、兩院院士沈志云、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劉寶琛、陳清泉、陳一堅、郭孔輝等以及國內120多位知名專家為兼職教授、名譽教授、客座教授。
福建工程學院畢業生就業狀況
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連續三年初次就業率均在96%以上,位居福建省高校前列。
福建工程學院的收費標準
1、本科專業學費
①軟件工程專業:第1、2年級3600元/學年,第3、4年級13000元/學年。專升本 13000元/學年;
②藝術設計專業:7200元/學年;
③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15000元/學年;
④其他本科專業及專升本專業:3600元/學年。
2、軟件高職專業學費:9000元/年(不含ATA技術資格認證費)。
福建工程學院在校生情況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19500多人,繼續教育學生5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