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由西安科技大學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獨立學院。
學院秉承西安科技大學五十余年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充分發揮其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科優勢,注重實踐教學,突出“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特色,務實進取,開拓創新,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學院先后被評為“西安市文明校園”、“西安市綠化園林式校園”,省民政廳“5A級社會組織”單位,學院產學研基地建設項目于2009—2015連續7年被列為“西安市重點建設項目”、2015-2016被列為“省級重點建設項目”,2014年被陜西省教育廳確定為“向應用技術型轉型院校試點單位”,已成為一所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普通本科獨立學院。
學院現設置了機電信息學院、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能源學院和國際教育學院五個二級學院以及公共基礎部、體育部、思想政治教學與研究部三個教學部,開設有本專科專業38個,涵蓋工、管、文、藝等多個學科門類,在校生12000余人;學院現占地面積912畝,總建筑面積22.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000余萬元,實驗室、圖書館、運動場等教學設施先進,學生公寓、食堂等后勤保障完善。“千畝校園,萬名學子”的格局已然形成。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00余名,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占教師人數40%,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教師總數90%,形成一支以西安科技大學優秀教師和學校專職教師為骨干,企業“雙師型”教師為輔助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院加強教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現了陜西獨立學院國家級教改項目零的突破。
![]()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
等級:三本 位于陜西西安 關注人數:次 |
類型:理工 性質:(民辦)獨立學院 主管部門:陜西省教育廳 |
- 09-16[高校新聞]許昌學院法政學院寇鴻順博士入選201
- 09-16[高校新聞]《藍色快報》:煙大《岔路口》唱回泰
- 09-14[高校新聞]濰坊學院舉行2011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
- 09-03[高校新聞]新學期第一天課堂教學秩序井然有序
- 08-29[高校新聞]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
- 08-20[高校新聞]孫愛東董事長向全校教職員工發出慰問
- 08-19[高校新聞]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學”消得人憔悴
- 08-10[高校新聞]【豐湖黨旗紅】電子科學系組織學生參
- [招生信息]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專業錄取分數線(黑龍江考生)
- [院校新聞]查看更多有關"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的新聞

西安科技大學 是一所歷史底蘊厚重、綜合實力強、辦學水平高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他的前身是1958年9月以西安交通大學采礦系、地質系及基礎課部部分師資與設備等為基礎成立的西安礦業學院。經教育部批準,2003年4月,更名為“西安科技大學”。 學校在2004年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榮膺&ldqu...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概況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8日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專業設置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的重點專業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的錄取規則
錄取規則:
1、嚴格執行各省、市、自治區制定的招生錄取原則,對第一志愿報考我院的考生,根據高考成績和專業志愿順序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2、未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對進檔考生的專業錄取采用優先錄取第一志愿,優先保證第一志愿專業,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時錄取非第一志愿考生,不設志愿、專業級差分;已經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對進檔考生的專業錄取采用“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錄取。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愿無法滿足時,若服從專業調劑,則根據考生成績調劑到其他專業錄取,若不服從專業調劑,作退檔處理。
3、英語專業要求英語成績90分以上(滿分150分),我院不另行加試英語口語。
4、藝術類專業需進行專業測試,專業課成績采用各省聯考成績。錄取時按照文化課成績合格,專業課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藝術類文理科考生均可報考。
5、采礦工程(本科)與煤礦開采技術(專科)專業只招收男生。
6、加分或優先錄取政策:各地普通高校招生規定中的加分考生,學院根據具體標準,采取加分排序錄取或在同等情況下優先錄取。
7、在高考總成績相當的情況下,優先錄取專業相關科目成績高的考生、政策照顧加分考生以及有其他特長的考生。
8、對競賽優勝考生及文藝、體育特長生,經學院考核認可后,除各省、市、自治區規定的降分政策外,學院實行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錄取專業給予適當照顧。
9、體檢標準:執行教育部、衛生部制定并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
10、學院預留計劃作為機動指標,主要用于調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報考我院上線生源不平衡問題。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現有師資力量
學院根據人才培養需求,積極引進和培養專任教師,外聘兼職教師,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截止2015年9月底,專任教師501人,外聘教師214人,生師比18.5:1,基本滿足了人才培養需求。建院以來,學院重視教師選育用留工作,根據需求不斷調整教師結構,使之逐漸合理。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57%,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34%。根據《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中有關師資隊伍建設思路,研究制定了《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十二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2013年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了修訂,使規劃更加科學合理。指導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辦學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優化師資結構和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為目標,堅持依法治教,優化結構,內涵發展的方針,遵循開放、創新、精干、高效的原則,建立教師資源合理配置與開發利用和優秀人才成長的有效機制,采取引進為主,培養為輔,專兼結合,合理利用社會智力資源的有效途徑,加快建設一支能夠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業務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精干高效,充滿活力,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師資隊伍規劃建設目標是:到2015年底,按12000在校生規模,師生比達到1:18左右,使每個專業理論、實踐專職專任教師人數不少于8人,專職專任教師數達到250人左右,形成一支“人員精干、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成立教師隊伍建設領導小組,董事長全面負責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分管教學副院長擔任教師發展中心主任,組織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各級領導考核的重要指標。學院先后制定了《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專業帶頭人聘任管理辦法》、《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教學團隊建設實施管理辦法》、《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教研室設置與管理辦法》、《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雙師型教師培養方案》等制度,保障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有章可循。學院設立師資隊伍建設專項經費,近三年,人才引進、教師學歷提升、外出進修培訓、開展項目研究、對外參觀學習、學術交流等,取得顯著成效。學院建立以能力水平為導向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以提高業績和待遇為導向的教師激勵機制,打造學院教學團隊和科研創新團隊,確保師資隊伍的良性健康發展。近三年來,引進專任教師95名,其中碩士、博士74名,副高以上職稱增加8人。學院建設省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教學團隊2個。學院 2013 年 12 月成立了教師發展中心,2015 年 7 月加入西北教師發展中心聯盟。相繼建成錄播室、培訓(閱覽)室,用于教師微課制作、小型培訓、閱讀學習等;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和教研室主任座談會,制定教師培養計劃,編制教師培訓手冊;對教師培訓情況進行統計、結果分析,根據反饋意見對培訓計劃進行調整完善。學院制定了《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教職工教育培訓管理辦法》、《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優秀教師評選辦法》等多個制度,為教師教
學能力和專業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年來,學院組織各種培訓56次,達1404人次。學院每年舉辦青年教師教學比賽活動,包括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教學微課比賽等,促進教師相互學習交流、共同提高。為加強國際教育及交流合作,學院聘請外籍教師4人,兼職外籍教師3人。近三年,學院教師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主持和參與校級項目27項,發表論文141篇,編寫出版教材21部、講義7部。專任教師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學院現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教學團隊2個;獲批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精品課程、教學團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各1個);獲批省級教改項目1項。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畢業生就業狀況
目前,學院已與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地理信息制圖院、西安鐵峰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中石化工建設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陜西陜煤蒲白礦業有限公司、安康市寶林礦業有限公司、中域電訊集團、陜西中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華興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工建設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等大型能源、建工、機電類企業建立了300多家校企實習實訓基地。學院積極推進科研項目與學科類群深度對接,先后創立了恒業建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巧的木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航天意德高科技產業有限公司、西科節能公司等創新型企業,極大地帶動并推進了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實習、就業和創業平臺。近四年來,學院本科畢業生共計9341人,每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在85%以上,平均就業率超過90%,就業率與就業質量實現雙高。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的收費標準
我院嚴格執行2016年陜西省物價局核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收費。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在校生情況
學院在校生12000余名。
陜西省西安市子午大道中段39號
電話:029-81552001、81552002
同類型大學人氣排行
- 人氣38499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 人氣36799山東財經大學燕山學院
- 人氣29480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 人氣29329南昌大學醫學院
- 人氣29164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 人氣27745長安大學興華學院
- 人氣27021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 人氣26843同濟大學浙江學院
- 人氣24536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
- 人氣24100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