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學院多位教師在“中國工業設計發展10年優秀論文獎”評選活動中獲獎
近日,由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主辦的“中國工業設計發展10年優秀論文獎”評選揭曉,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多位教師的論文獲獎,同時工業設計學院獲得“優秀學術活動組織獎”。
南京藝術學院獲得獎項有:
理論貢獻獎
何曉佑:“論互補設計方法”;
金獎
鄭昕怡:“一次傳統智慧的回溯與開掘——從中國傳統爐灶到現代廚房家電的本土化設計”;
銀獎
何曉佑、劉琉:“江蘇省創意工業發展與工業設計教育改革研究”;
陳嘉嘉:“后工業時代跨文化設計在數字交互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探討”;
銅獎
張明:“論簡約主義工業設計與工業技術發展的互動”;
優秀獎
李亦文:“論另類設計”;
李亦文:“如何打造廣東的工業設計品牌促進制造業轉型”;
霍春曉、候玉:“淺析設計教學中發散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協調發展”;
王瀟嫻(博士生):“互補的理解——工業設計開發鏈中的信息傳播創新方法研究”。
這次活動自2011年下半年啟動,經過5個月的全國范圍內的論文征集,論文的作者覆蓋中國大陸地區眾多高校以及臺灣地區眾多學者。在整個活動評選過程中,所有的評委都從以下5個方面來嚴格審閱每篇論文:所研究內容的創新性、預見性或具備行業的總結性;研究成果對現實發展的指導意義;論文結構的邏輯性;論文方法的科學性;引證數據的客觀性。對“優秀學術活動組織獎”的評選則從以下4個方面來考察:組織相關學術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合理開發設計資源,有效地推動工業設計的學術水平的提升;本單位的學術作品的質量和數量;本單位工業設計研究人員隊伍規模理,擁有較強的設計研究和創新能力等標準。秉承著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20位評委歷時一個多月,對所有參評文章進行初評(消除作者基本信息、評委不評自己省份文章)與終評(消除作者基本信息、終評評委組不重復評閱入圍文章)兩個環節的篩選,最終有86篇論文,10家組織進入終評名單。
參與評選的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相關負責人稱,這是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歷史上第一次組織學術、思維方面的全國范圍論文評比。這次大賽搭建了一個創新的交流平臺,其對行業的服務支撐、總結以及凝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專家評委也紛紛表示在閱讀論文的過程中,感覺思想像是打開了很多窗戶,很多學術觀點頗為值得借鑒和發揚。通過這次賽事評比,找出可以作為發展方向的學術思想,并將學術思想形加以提煉和升華,最終形成新的模式,這對行業的從業人員非常有指導意義。(工業設計學院)
更多有關"工業設計,論文,設計,工業,中國"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