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蔡運龍教授到廣西師范學院作學術報告
12月16日下午,著名地理學家、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地理科學研究中心蔡運龍教授應邀在廣西師范學院明秀校區作了題為“地理學性質的當代透視”的學術報告會。報告會主廣西師范學院元昌安副院長主持,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黨政領導、部分教師及學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蔡運龍教授從地理學的學科性質、地理學主要發展階段、地理學的關鍵概念、地理學科學功能和社會功能等四個方面分析了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核心等重要內容。他指出“地理學研究對象的界定不像其他學科那么清晰,而這正是地理學充滿活力又令人神往的魅力所在”。地理學是我們認識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視角之一,在整個人類知識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社會實踐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獨特作用。地理學長期關注的人類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地球表層重要特征和空間結構變化,正逐漸成為科學和社會的核心議題。整個報告持續了二個半小時,蔡教授以生動案例深入淺出地向師生們闡述了一個個抽象的地理學概念,梳理了地理學的核心思想與方法體系,加深了同學們對地理學的認識與思考。
報告會結束后,與會師生針對本次報告會的內容及專業學習困惑、個人自身發展中遇到問題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提問,蔡教授一一耐心地做出了解答。
蔡運龍,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自然地理學博士生導師,1982年獲貴州師范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北京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88年獲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在北京大學地理學系完成博士后研究。1997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蔡教授主要從事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土地資源調查與土地利用管理、綜合自然地理學、自然資源評價與利用規劃、區域(旅游)開發與規劃、環境變化的人類方面、可持續農業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擔任973計劃資源環境科學領域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Chinese Gorgraphy Science 和《地理學報》副主編等學術兼職,擔任廣西師范學院“廣西地表過程與智能模擬”省級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曾擔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全國綜合自然地理學教學與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國際地理學聯合會農村系統持續性委員會持續性與農村產業工作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七、八屆(地理)學科評審組成員、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中國全國委員會委員等。


更多有關"地理學,報告會,北京大學,自然地理學,廣西"的文章請點擊進入廣西師范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