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白教授作客央視評述徽州飲食文化
“現在人們做出的菜味和以前的老徽州菜有區別嗎?”“有,現在的徽菜注重什么呢,那就是更加注重特色,注重文化,注重保健。”坐在中央電視臺演播廳里,面對CCTV-4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主持人的詢問,黃山學院教授汪大白正在向海內外觀眾解讀和評說徽州飲食文化。
2月17日晚8:00至8:30,以“徽州——咸鮮新味”為題的徽州飲食文化專題節目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首播。該期欄目訪談嘉賓汪大白以黃山學院教授、徽州文化專家的名義,與資深媒體人伊慧民先生一起,結合央視欄目編導在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呈坎村拍攝的徽州民間飲食習俗的實景視頻畫面,穿插評述徽州飲食的特征、傳承、創新和文化內涵。
實景電視報道稱,臘八節對于老徽州們有著特別的意義,煮臘八粥、吃臘八粥成為千年流傳的重要的習俗。徽州的臘八粥有著非常獨特的味道,它是咸的。汪大白介紹,徽菜具有重色、重油、重火功的特點,其調味的結果是注重咸味,咸中有味;人們在臘八節吃臘八粥,意味著對過去一年農耕生活的回味和對來年生活豐收的期盼。
當熒屏報道中出現“美食潛口,幸福家園”農家樂年夜飯比賽場面時,汪大白引經據典,解說歷史。他說,徽州飲食比賽由來已久。潛口汪氏祖先汪華在古徽州影響極大,被奉為“汪公大帝”,民間每年祭祀汪華時,各家各戶都要把最拿手的菜肴貢獻出來,這就形成一種飲食比賽叫“賽瓊碗”,徽菜在這樣一種歷史的演進過程中,逐漸推導出許多精品和佳品。
中央電視臺CCTV-4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是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展示現代中國發展變化為宗旨的電視文化欄目。該欄目以鮮明的地域特色、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人文視角,為海內外開啟一扇直觀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窗口。

汪大白教授(中)作客央視CCTV-4評述徽州飲食文化
更多有關"徽州,大白,欄目,文化,中國"的文章請點擊進入黃山學院新聞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