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發展學與學業規劃理論體系
九 個人發展學與學業規劃理論體系
個人發展學(the theory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個人發展學是指:研究現代社會(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為基礎)條件下,提高個人發展效率,最大程度地開發和實現個人價值,促進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它是融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戰略學、對策論、教育學、養生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等諸學科為一體的交叉學科。它是人才學的主要組成部分。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有句名言:“在那里,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那么如何有效地實現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在現代社會將是一門新興學科,我們認為,它是人類通向理想社會有效途徑。
個人發展學理論構成
1、人才市場理論:人才開發(教育)市場、人才配置市場構成了完整的人才市場
2、人才價值理論:
J=a×(N×T×V×E)c×D×W÷S (其中a 為某一常數,0≤C≤1)
上式中,J,N,T,V,E,C,D,W,S 分別是指人才價格(一般是指工資水平),個人天賦,學習時間、投入精力、經濟投入,學業與個人天賦的匹配度,人才需求量,人才職位及人才供應量。
3、微觀人才論(學業規劃理論)
4、中觀人才論(團隊的人才開發、配置理論)
5、宏觀人才論(宏觀的人才開發、配置理論、個人發展理想與社會理想)
學業規劃
學業規劃,是指為了提高求學者的人生職業(事業)發展效率,而其對與之相關的學業所進行的籌劃和安排。具體來講,是指在求學者完成文化啟蒙階段的學習以后,也就是在決定其職業發展方向的源頭上(一般為初中畢業),通過對求學者的自身特點(性格特點、能力特點)和未來社會需要的深入分析、正確認識,確定其人生階段性事業(職業)目標,進而確定學業路線,然后結合求學者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工作生活現狀、家庭情況等等)制定學業發展計劃的過程。換言之,就是通過解決求學者學什么、怎么學、什么時候學、在哪里學等問題,以確保通過學習成長為滿足階段性職業目標要求的合格人才,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學者的人生職業(事業)發展效率,并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學業規劃是通過升學決策與學業管理來實現和完成的。升(求)學決策與學業管理是學業規劃的具體化與日常化,升(求)學決策是指中學畢業生(求學者)在升(求)學時對下一階段學習專業、學校與方式的選擇,而學業管理則是通過學生對自己每天、每時每刻的學習計劃與安排,通過品德修養、智力開發、身體鍛煉及其他方面素質的全面提高,以確保其完成學業后,成長為適應社會經濟(人才市場)需要的合格人才,進而順利實現自己的階段性職業或事業目標。
學業規劃與職業規劃的區別
學業規劃與職業規劃同屬于個人發展規劃。個人發展規劃從其發展階段來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初中畢業后的學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獲得實現自身人才價值的職業或事業平臺的個人發展規劃,這被稱為學業規劃。主要是指規劃主體為了高效地獲得職業或事業平臺而對學業(主要是初中后學業)所進行的籌劃和安排。它的目的就是迅速有效率地獲得適合于自身發展的職業或事業平臺,所以更強調所學與所長、所愛的統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職業競爭能力,為順利就業奠定基礎。它所規劃的人生發展階段主要為初中畢業后至進入社會找到職業或事業的平臺時期。另一類則是在獲得職業或事業平臺的基礎上,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實現自身人才價值最大化的個人發展規劃。也就是對自己職業或事業發展路線的籌劃與安排。這就是職業規劃。它所規劃的人生發展階段為找到適合于自身發展的職業或事業平臺到退休為止;學業規劃目的是在實現人才性價比最大化的前提下完成就業,而職業規劃的目的則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人才價值。顯然,在這兩類不同的個人發展規劃中,學業規劃是職業規劃的基礎,職業規劃是學業規劃的升華。如果從個人經營的角度出發,則學業規劃為個人的人才經營戰略規劃,而職業規劃則只是銷售策略。因此學業規劃對人生的發展更具有全局性和長遠性的戰略意義,而職業規劃則只能算作戰術性策略。
學業規劃理論與傳統生涯規劃理論的區別
(1)目標不同,傳統的生涯規劃理論,以人職匹配為最終目標。而學業規劃理論以提高個人的職(事)業發展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也就是不僅要看人職匹配,還要看匹配的效率,要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人職匹配,同時還要考慮人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不斷地學業規劃與管理以實現職業(事業)的發展。體現了理論上的徹底性。
(2)理論來源不同,傳統的生涯規劃理論來源于社會學、教育學及西方的人職匹配理論。學業規劃理論的來源除了上面的幾點而外,更側重于吸收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古典經濟學等方面的理論和思想。
(3)實踐的效果不同,實施傳統的生涯理論解決了個人畢業后的成功就業的問題,而實施學業規劃理論則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個人的發展效率,從而在根本上提高社會的勞動生產率,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個人發展學與學業規劃理論由我國學業規劃與升學決策研究專家張恒亮先生創立,它繼承和發展了從上世紀發跡于美國的職業指導與生涯教育理論,不僅能夠實現人職匹配,更在于幫助人們提高個人發展的效率。即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人匹配并促進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資料:
1.《人才學導論——個人發展學》張恒亮 著
2.《籌劃未來——學業規劃》 張恒亮 編著
- 05-22新疆衛視報道南昌工學院中職教育
- 02-04學校研究部署年度考評工作
- 12-13贈人玫瑰 手有余香——重慶三峽學院學生陳
- 05-14第三屆宿舍文化節啟動 多項活動營造良好育
- 06-022011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全文)
- 04-13廣西電視臺到梧州學院采訪大學生創業實踐活
- 04-02以夢為馬 走在“愛心假期”的路上
- 03-26學院舉辦學習雷鋒精神活動圖片展
- 06-02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召開2012屆畢業生
- 07-05附中黨員教師傳閱慶祝建黨90周年“今日江蘇
- 3分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
- 0分蘇州職業大學
- 0分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 0分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 0分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 0分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
- 0分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 0分安徽科技學院
- 0分遼河石油職業技術學院
- 3分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