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勞動用工體系對就業的影響
三 企業勞動用工體系對就業的影響
就即使在企業的用工需求方面,現代經濟學研究得也不很透徹。如西方經濟學中比較著名的奧肯定律。它將失業率與經濟增長率聯系起來進行統計學經驗研究,最后得出結論:勞動力需求的水平,在動態意義上主要決定于經濟增長。經濟增長速度快,對勞動力的需求量相對較大,就業崗位增加,就業水平高,失業率低;經濟增長速度慢,對勞動力的需求量相對較少,就業水平低,失業率高。這一理論簡要地說明了就業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著明顯的相關關系,但從形式邏輯上講,經濟增長并不是就業(勞動力需求)增加的原因;恰恰相反,很多時候,正是因為就業的增加,才導致了經濟增長。也就是說,就業增加是經濟增長的原因而非其結果。我們要探討的是什么能導致就業(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一般地看法是企業通過增加勞動力擴大再生產時,勞動力需求就會增加。什么又導致企業希望通過增加勞動力來擴大再生產呢?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業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二是企業資本的充裕,三是企業經濟技術水平相對穩定進而導致勞動生產率的相對穩定。其中第一和第三點提供了增加勞動力需求的必要性,第二點提供了勞動力需求增加的可能性。它們共同造就了企業對勞動力需求的增加。
下面,我們對以上三點做進一步剖析:就第一點來講,產業市場需求的增加,必將導致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進而創造更多的利潤。那么,又是什么導致了產業市場需求的增加呢?是全體社會成員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消費的需求。而要讓這種主觀上的消費需求變成客觀現實,就需要全體社會成員財富的共同增長,要實現這一點,就必然對經濟增長提出了質與量的要求,它不僅要求全社會經濟總量的增長,還要求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數人的富裕,多數人的貧窮。這是因為僅有少數人富裕是無法啟動大規模的消費的,多數人想消費又沒有經濟條件。因此,全社會的消費需求水平必然不高。這一要求如果從經濟指標來講,就是既要國民經濟總量(GDP)的增長,同時又要基尼系數(衡量貧富懸殊程度的經濟指標)處于較低的水平。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提出的經濟要又好又快地發展。前面我們已經說過,經濟增長是就業增加的結果,這里經過推理,又得出了經濟增長是就業增加的原因之一,那么二者之間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這不矛盾嗎?不矛盾!如果我們從辯證邏輯的角度看,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通過這種循環往復地運動,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與發展。當然,正如前面提到的,經濟增長的過程中,除了量的增加,更要關注增長的質,即基尼系數也要保持在較低的水平,社會貧富不很懸殊。而這又依賴于政治經濟體制及政府的公共服務。
從第二點來看,企業資本是否充裕是擴大再生產的必要條件,而它的實現有賴于投融資市場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這也與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及政府的公共服務密切相關。
第三點,在企業勞動生產率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要擴大生產規模只能采取增加勞動力這種外延式增長的方法。也就是說,如果企業通過經濟技術進步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增加產品與服務的供給量,那么勞動力的需求就不會與經濟增長同步增加,并且如果勞動生產率提高程度高于經濟增長程度,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還會減少。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經濟增長并不必然帶來就業的同步增長。也如奧肯定律所指出的:如果勞動生產率與就業率都在增加,那么這對經濟增長的速度要求更高。但注意就業是一個人與生產資料(企業)雙向選擇的問題,固然勞動生產率提高會降低企業的用工需求,但但求得意如果勞動生產率達到一定水平,人才對崗位的(求職)需求或者說勞動力的勞動供給會變得更少,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當勞動生產率達到一定程度后,勞動者僅需較少的勞動就可以維持自己的生存發展,比如他一周工作三兩天甚至于一天都可以有很高的勞動報酬,這時勞動者就會在增加勞動量以增加收入與個人休閑之間進行選擇,就人的本性來講,一般人在經濟上相對自由以后,他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文化娛樂、旅游休閑、保健、教育培訓等精神性追求上,關于這一點,筆者稱其為人才的休閑偏好。有了這一因素的引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僅不會降低就業率,它還會使勞動者將部分的業休部分的確工作時間分配給其他的勞動者,從而導致就業率的提高。同時,由于休閑時間的增加,在對精神產品、服務產品的需求上就會增加,從而在此方面也會導致勞動力需求的增加。這一規律在我國的經濟實踐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印證,從1999年開始,每年五一、國慶、春節三個黃金周的出現,帶動了旅游、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它們又為社會經濟創造了大量的勞動崗位。
因此,筆者認為,有勞動者(人才)休閑偏好這一因素的引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僅不會導致就業率的下降,反而會產生倍加效應,導致社會經濟對勞動力需求的大量增加。其實,美國貨幣學派也提出了自愿失業的問題,它是指勞動者認為實際工資低于勞動力邊際效用而自愿失業的一種狀態。但筆者提出的勞動者休閑偏好,并不是自愿失業的狀態,而是自愿不充分就業的狀態。它也是一種分享崗位資源的方式,但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相比,二者有質的不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分享崗位資源是在勞動者不情愿,在外力(政府)的作用下被迫無奈下的一種選擇,而勞動者休閑偏好則是在勞動生產率提高,僅需少量勞動就可以確保生存發展的情況下,勞動者的自愿選擇。前者很有點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中國特色,而后者則是財富增加后個人的自由選擇。
- 03-07轉變工作作風 服務迎評促建——學院檢查行
- 05-19東華大學射擊隊蟬聯上海市大學生射擊賽總分
- 05-31重慶三峽學院教師參加全市高校學生工作論文
- 03-23保護區學院第五屆“秋葉”攝影比賽落幕
- 05-04林學院三行情書活動稿件展出為校慶獻禮
- 02-14全國道德模范曹陽飛宇事跡報告感動三明九中
- 03-09鄭州大學3月5日學雷鋒活動紀實
- 05-14中南大學建筑學本科及碩士教育接受評估
- 06-22何云波教授《中國圍棋思想史研究》獲國家立
- 04-23院學社聯舉辦“夢想的啟程”藝術作品大賽開